染疫康復者「大腦斷片」 騎車竟自撞大卡車

7月22日是「世界腦健康日」,臺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鬍朝榮(右四)提醒,腦霧是新冠康復者常見的後遺症,如有腦霧症狀就要積極就醫,及早保護腦部健康。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在今年5月到達高峰,近來本土疫情趨緩,但有不少染疫康復者飽受後遺症困擾。50多歲的孟小姐今年5月確診,雖然沒有發燒咳嗽,卻覺得非常疲倦,康復後返回工作崗位後覺得自己「變笨了」,狂喝咖啡都無法改善,就醫才知道原來是新冠後遺症;40多歲的蘇小姐也有同樣經驗,確診康復後經常覺得腦袋霧霧的,不僅講話講到一半停格,甚至有一次騎車途中「大腦斷片」撞上大卡車,險些釀成大禍。

今年以來,國內累計400多萬例本土個案,多數都發生在5、6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睿蘋指出,本土疫情高峰到現在將近3個月,各醫院陸續收治一些新冠康復者個案,其中不少人都有腦袋變鈍、疲倦、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困擾,也就是俗稱的「腦霧」。

今年50多歲的孟小姐今年5月中確診,隔離期間服用綜合感冒藥,但直到回到職場還是覺得很疲倦,覺得自己變很笨,好像頭上被一層紗蓋住,沒辦法集中思考,反應也變慢,連同事都發覺她怪怪的。

孟小姐原以爲是感冒藥吃太多造成症狀,自己猛做運動、狂灌咖啡都沒有改善,對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因此求助醫師,才知道自己是新冠後遺症。在醫師建議下,孟小姐調整日常生活,多攝取抗氧化食物,幾乎天天到醫院報到接受治療,努力1個多月之下,腦霧症狀終於如同撥雲見日,現在已經幾乎恢復正常。

43歲的蘇小姐也是新冠後遺症受害者,她原本就有睡眠障礙,5月確診後,竟一度出現「鬼壓牀」睡到一半突然喘不過氣,覺得彷彿有人掐着自己,睡醒後她感到非常無助;後來某天騎車等右轉時,卡車準備要行駛,她心想着要停下來,卻腦袋突然一片空白,直接撞了上去;擔任講師的她,有時候講話講到一半突然發呆,學員一直叫她纔回神,各式症狀讓她生活大受影響。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神經內科醫師盧韻如建議,多吃抗氧化食物,例如鮭魚、沙丁魚、秋刀魚含有豐富的Omega-3,可採取地中海飲食法;務必保持充足睡眠,因爲熬夜會讓腦霧恢復更慢;養成運動習慣,尤其有氧運動可改善大腦認知功能,但不建議重訓,以免造成身體負擔過重。

7月22日是「世界腦健康日」,爲響應世界神經學聯盟訂定的主題「人人享有大腦健康」,臺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鬍朝榮提醒,腦霧是新冠康復者常見的後遺症,但國內對此議題沒有非常重視,提醒民衆應重視腦部健康,如有腦霧症狀就要積極就醫,保護腦部健康。

蔡睿蘋也提醒,腦霧並非新冠肺炎專屬症狀,而是許多腦部疾病的早期症狀,常見於睡眠障礙、失眠、停經後、壓力或情緒問題者;如放任腦霧發展,未及早就醫改善,可能間接造成焦慮、憂鬱、失智症發生,將嚴重損傷腦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