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資訊交換 臺美租稅恐成跛腳協定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指,臺美租稅協定並不包含資訊交換;對於我方追稅、查稅權仍無法突破,是一個「跛腳的租稅協定」。圖爲在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

美國衆院歲計委員會過《美臺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被外界視爲臺美租稅協定,財政部樂觀看待避免雙重課稅時程,解決相關問題。不過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指出,臺美租稅協定並非全面性的協定,並不包含資訊交換,對於我方追稅、查稅權仍無法突破,是一個「跛腳的租稅協定」

財政部官員表示,臺美有共識加速解決雙重課稅的問題,如果還要包含資訊交換協定(TIEA),恐怕會讓臺美租稅協定談判與生效時間過長,不過有關TIEA臺美雙方確實有在進行與討論。

衆院歲計委員會包裹通過法案,後續仍需衆議院、參議院三讀、總統簽署後,臺美雙方再透過簽訂國際文書(換文),才能生效適用。財政部樂觀認爲,時間應該不會拖得太長。

外界認爲,在「互惠原則」之下臺美通過避免雙重課稅的規定,將使去美國投資的臺積電、環球晶;以及來臺投資美商如Google、美光等都會受惠。

陳國樑表示,租稅協定中還有一項重要的項目,就是資訊交換,透過資訊交換,可以要求美方提供國人在美的租稅資訊,讓臺灣稅捐機關可以掌更多海外資產資訊,對於我方追稅或者課稅權保障是一大幫助。

現在美國透過施行FATCA(美國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俗稱肥咖條款,要求全球非美國地區,提供美國人金融帳戶資訊,等於我方單方面提供稅務資料給美方;租稅協定若不能互相資訊交換,我方權益恐怕缺失一大塊,是一個「跛腳的租稅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