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最大 臺塑新智能電芯廠動土

臺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左)昨宣佈,全臺最大電芯廠動土。總經理劉慧啓(右)指出,第1期先設置2.1GWh電芯及模組廠,目標2024年第3季完工量產。(臺塑新智能提供)

臺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昨日宣佈,透過子公司「臺塑尖端能源」投資逾160億元,在彰濱工業區建立全臺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正式動土,第1期2.1GWh電芯及模組廠,預計2024年第3季完工量產。她透露,「未來也不排除在海外設立電芯與模組廠。」

王瑞瑜表示,爲發展新能源並走向碳中和,去年7月成立臺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夜以繼日努力下,不到一年時間就各有斬獲,已擴大推動環保節能的磷酸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全臺儲能案場今年底總計可達150MW,希望對臺灣供電穩定有所幫助。

此外,現正加快腳步切入家用儲能巿場。王瑞瑜說,除在臺發展,去年12月已通過日本安規認證,與合作伙伴雙日集團攜手東京電力、中部電力公司等建立示範點,正式進軍日本。

臺塑新智能也陸續和國內外電動巴士業者接觸,昨與會的ibus、華德動能等,都是爭取合作對象,國外也將積極拓展印度等巿場。王瑞瑜指出,經過多年努力,在拓展美國、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市場已有一定掌握度。如美國市場已積極與經銷商接洽合作,全球佈局陸續展開!

王瑞瑜強調,電芯是電池的關鍵核心,彰濱電芯廠動土是臺塑新智能的重大里程碑,也象徵臺灣電池上、中、下游產業鏈終於串接起來,走向垂直整合的高效能經營模式,最重要是電池產業將完整國產化及在地供應,建構自給自足的低碳能源系統。

臺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指出,將透過臺塑尖端能源公司分兩期建造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第一期先設置2.1GWh電芯及模組廠,目標2024年第3季完工量產後,再投入第2期擴建計劃。

「我們能夠有這樣的成績,都要歸功於我的父親、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王瑞瑜感性指出,他讓臺塑早在27年前就看見電池的重要性,展開一系列的電池研發、佈局,打下基礎。人類將面臨能源枯竭,2030年全球電池需求將較2021年飆升14倍,臺塑新智能認爲,未來世界是「得電池者得天下」。

面對全球巿場激烈競爭,王瑞瑜表示,與寧德時代等國際大廠相較,建置的5GWh是微不足道,但臺灣必須擁有技術,不然永遠只能自海外進口,過去就曾發生好幾個月無法得到電芯,造成全部產能停滯狀況。

談起競爭對手,王瑞瑜說,比規模外,還要比電芯的性能、品質,這部分臺塑新智能攜手國軒,希望做出差異化產品。

她強調,臺塑新智能投入電池生產的優勢在於上中下游垂直整合,不但投入鋰鐵電池生產達14年經驗,也掌握7成以上電池材料自給自足,這是成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