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糖尿病患者治癒,中國醫學技術突破,價值53萬億!

前言

4月30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殷浩教授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現》上發表了研究論文。

論文表示:“中國首次利用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爲全球首例成功治癒糖尿病的病例”,此消息一出,全球的糖尿病患者都看到了被治癒的“曙光”。

那麼,糖尿病這樣“頑固”的疾病究竟如何能被治癒?目前這種治癒方法又是否適合推廣治療?

糖尿病首例治癒病例

5月7日,澎湃新聞發佈了一篇報道,讓全國人民知道了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目前已經成功攻克了糖尿病的治癒方法。

據報道,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幹細胞來源的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治癒胰島功能嚴重受損糖尿病的案例。

這個消息確實可喜可賀,要知道,糖尿病可是一種“頑固”的疾病,它長期折磨着那些身患疾病的患者。

殷浩教授科研團隊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研究,目前纔得到了這一項重大突破。

最終實現在體外再造胰島組織。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熟化,對於治療糖尿病的醫學領域再次留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並且爲中國1.4億多的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中國實際上是糖尿病第一大國,在利用自體再生胰島移植這個方法突破之前,中國甚至全球都沒有能夠完全治癒糖尿病的方法。

患者們只有通過胰島素注射來穩定血糖,這樣既麻煩又會造成一些使用不當而引起的嚴重後果。

糖尿病是一種由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礙引發的,它屬於一種慢性疾病。

而這次這個再生胰島移植的方法,如沙漠甘霖般給衆患者帶來了希望。

眼下,全球成人患糖尿病的人數已經高達5.37億人。

如果按照1個人的治癒費用是10萬來算,那麼全球加起來將會達到53萬億元,這個價值可是非常高昂的。

那麼,這個技術又是如何被攻克的?

糖尿病的“剋星”

相信大家對“三高”這個預警詞並不陌生,三高的組成主要就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這三種慢性疾病,不管哪一個單拎出來都能把人體折騰的夠嗆,更不要提在現在的快餐時代和亞健康遍佈的情況下,很多年輕人都開始患上了三高。

如今,醫學領域對於如何攻克三高可謂是煞費苦心,殷浩就是其中之一。

殷浩是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器官移植暨肝臟外科主任、上海市胰島移植臨牀質控暨培訓基地主任。

從他的履歷上不難看出,殷醫生在糖尿病領域的研究上有着非常豐富的閱歷與經驗。

殷醫生在參加採訪時也曾感嘆過之前的醫學技術,而如今,他身爲亞洲第一的胰島移植“一把刀”,已經熟練掌握了相關醫學技術。

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很多,有可能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腎病、網膜病變、神經病變。

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尿毒症和糖尿病足,導致患者面臨截肢或死亡的風險。

或許大家都覺得糖尿病近在身邊,但實際上它是個非常恐怖的存在,因此,殷醫生纔會堅持研究胰島移植領域,想要攻克這個難題。

曾在2016年時,殷醫生就完成過胰島移植的成功案例。

但經過後續跟蹤發現,患者仍然需要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雖然手術成功,但實則還需要發掘更多的治療方法。

直到2021年7月,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手術成功了,患者是一名具有25年2型糖尿病史者,最終成爲尿毒症。

在術後的第45周,患者取消口服降糖藥,目前,這名患者已經徹底脫離胰島素長達33個月。

這個案例的成功給糖尿病患者帶去了希望,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戰爭疾病的勝利曙光。

實際上,糖尿病多年以來都是衆患者需要攻克的難題,甚至還有人爲此鬧出了不少“笑話”。

與糖尿病鬥智鬥勇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其實是非常不便的,因爲他們在去遠地方時,要隨身攜帶血糖儀和胰島素,方便患者對自己血糖實時監測。

但這樣的生活習慣同時又會給人們在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近日,有這樣一例新聞出現在了大衆的眼前。

浙江海寧有一位56歲的阿姨在家突然昏迷,幸運的是她被家人及時發現,送到醫院搶救後才脫離生命危險。

原本家裡人都擔心這位阿姨是突發疾病,實際上卻是因爲胰島素注射過量導致的。

這位阿姨患有糖尿病,但因爲家裡事多經常會忘記打胰島素,每每想起來的時候都已經和下針的時間捱得的很近。

於是爲了省事,阿姨乾脆將兩次胰島素的量合到一起進行注射,這就導致她出現了胰島素注射過量,引發的低血糖昏迷。

還好阿姨在醫院及時補充了葡萄糖,最終身體才轉危爲安。

這件事乍一看可能是阿姨缺乏醫學常識,但實際上,更多的還是長期自打胰島素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麻煩。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丹麥製藥商諾和諾德研發出了一款名叫“司美格魯肽”的降糖針,它的用途就是用來治療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

根據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公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來看,司美格魯肽賣出的價格已經超過400億,可這400億中並不全部都是來自於糖尿病患者使用。

光我知道的,身邊不少愛美的女生都會通過打司美格魯肽來達到減肥的目的,這個所謂的降糖藥,早就被炒成了“減肥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