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發電完工 可讓6千多家戶用一年

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發電項目完工可讓6千多家戶用一年。(大陸央視)

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發電項目完工可讓6千多家戶用一年。(大陸央視)

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發電項目完工可讓6千多家戶用一年。(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1日報導,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專案10月31日在福建莆田南日島海上風電場完成全部工程安裝。該項目即將投產發電,每年發電量可達1600萬千瓦時,相當於6000多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在生產清潔電力同時,還能養殖海產品,實現風、光、漁融合,將有力引導中國風電開發邁入深遠海。

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採用三立柱半潛式平臺,平臺上安裝一臺4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以及輕質柔性太陽能元件,平臺中間取正六邊形作爲養殖區域,在生產清潔電力的同時還能養殖魚類海產品,實現了風、光、漁融合。建成投產後,每年發電量可達1600萬千瓦時,相當於6000多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大陸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國能共用號」專案負責人陳勇說:一方面解決了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的技術瓶頸,另一方面推動了海水養殖向深遠海發展。兩者結合將有效降低綜合成本,有利於引導中國海上風電開發邁入深遠海。

相較於傳統固定的海牀裡的風機,漂浮式風機不需要大規模的鋼筋混凝土基礎,而是通過利用浮力原理,使其在水上漂浮運行,這使得漂浮式風機在深遠海部署更爲方便。它還可以通過電動纜繩調節方向和位置,能夠適應多種風向和海流環境,獲得更多的風能。

水電水利規畫設計總院總規畫師張益國稱,漂浮式海上風電系統在水深大於70米的海域具備更好的經濟優勢,推動漂浮式海上風電商業化、規模化發展,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將會大力促進中國海上風電產業進步,爲沿海區域綠色能源供應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爲了讓風電挺進深遠海,中國在研發漂浮式風機同時,還加快研製單機容量更大的風電機組,來解決深遠海風電開發的經濟性問題。

近日,由中國獨創的全球容量最大的雙轉子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在廣東已完成混凝土預製件浮體拼裝,這個漂浮式平臺搭載兩臺8.3兆瓦超緊湊半直驅海上風機,總容量達到16.6兆瓦,以V字形排列,共用一個漂浮式基座,成爲全球容量最大的雙轉子抗颱風漂浮式風機,滿負荷狀態下,每小時就可以發出1萬6600度清潔電能。

明陽集團風能研究院總工程師陳思範表示,這臺雙轉子漂浮式風機擁有超過3000個智慧感測器,可以全面感知核心零組件狀態、機組姿態、氣象條件、海洋環境和電力系統等因素,充分利用數位孿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感知並自我動態調整控制,是中國海上風電走向深遠海的重要探索。

自2019年以來,中國相繼下線投產了自主研發的8兆瓦、10兆瓦、13兆瓦、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短時間內取得了快速突破,並還在研發單機容量更大的機組,帶動了中國風電全產業鏈高速發展。

張益國表示,隨着海上風電建設向深水遠岸佈局,面臨着建設條件將會更復雜、施工難度更大等挑戰,風機塔筒、基礎及施工等工程建設成本增加,大容量風機將有利於降低單位千瓦的造價,提高工程收益水準,是深遠海海上風電發展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