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林火頻傳 毀長年固碳成果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八次締約方會議(COP28)討論減碳等議題,我國自然碳匯專家、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鬱則提出警告,全球一年森林火災次數約廿多萬次,災害面積一千萬公頃,被燒掉的樹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形同瞬間釋回大氣,我國應謹慎防範,以免一把火就將長年種樹固碳的成果歸零。

柳婉鬱說,森林樹木吸進二氧化碳,透過光合作用把碳變成養分,具有「固碳效果」。她說,一公頃土地約有二百多公噸的樹,一年吸碳量約十至廿公噸,廿年吸碳二百到四百公噸,樹齡廿年的樹被燒掉,等於瞬間釋出二百至四百噸的二氧化碳量,現在森林大火蔓延幾百萬公頃,瞬間碳排量巨大,對環境、生態、居住安全都會造成影響,也是自然碳匯的莫大損失。

柳婉鬱舉例,二○○五年前少有知名森林火災,二○○五年後的每年都有大型森林火警,例如二○一九年印尼卅二萬公頃林地燒燬、二○一八至二○一九年「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九十七萬公頃燒燬,二○二一年俄羅斯西伯利亞燒燬一八○○萬公頃樹林,釋放的二氧化碳等於德國整年度的碳排放量,更因距離北極冰層近,加速北極冰川溶解。

臺灣高溫潮溼且多雨,民衆覺得森林大火似乎很遙遠,但柳婉鬱提醒,二○二一年登山客打翻瓦斯爐延燒七十九公頃的玉山大火震撼全臺,除人爲火源,乾旱或氣候變遷還是很大的幫兇,當年也正好面臨百年大旱,林火件數最多。

柳婉鬱說,掃墓、垃圾燃燒、農墾、引火不當都是臺灣可能林火原因;發生最多的地區爲臺中、約佔兩成,高雄佔一成五。她提醒,這幾年四月梅雨季來得愈來愈晚、乾季愈來愈長,面對氣候變化,我國要更謹慎防範森林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