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開始失控了……

文/楊國英

在美聯儲持續延緩降息之下,最近全球金融市場開始失控了。

本週,美股、歐股集體大幅跳水,日股從三月下旬開始就一路直下,日元更是失控跌破154,創下了日元兌美元匯率34年來新低。

這一切均在直接證明,美聯儲的持續延緩降息,正在對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發達經濟體金融市場產生顯著衝擊。

而在外圍遭受顯著衝擊之下,近期的中國金融市場,無論是股市還是匯市,整體還能保持相對企穩——當然,本週小盤股產生了較大沖擊,但這是國九條導致的,與外圍衝擊無關。

在美聯儲持續延緩降息之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巨大,中國金融市場相對企穩,這到底說明了什麼?基於近期發達經濟體金融市場的相對失控,接下來,如果美國需要拯救其盟友的金融市場,又到底會不會牽涉到當下的中美關係,這對中國中短期的金融市場又會產生怎樣的反射性。

回答上述問題,且一一道來。

其實,回過頭來看,從2022年3月開始的美聯儲加息,早期或中期是因爲美國疫情期間貨幣寬鬆過頭了,有必要收縮,但是,加息搞到2023年下半年(且2023年7月又加了一次息),並且一直到現在還不降息,這很大程度上,就與中國有關係了。

注意,我這裡講的有關係,並不是陰謀論美國要通過加息拉崩中國資產之類的,這個因素確定局部存在,但不是主要因素。

美聯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現在都還不降息,不是美國不想降息,而且降不下來,而降不下來的因素,無非有兩個,一是俄烏戰爭和中東危機的陸續爆發且持續,這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二是過去兩年美國一直力推去中國化,貿易進口的去中國化,產業鏈的去中國化,這導致美國進口成本的顯著上升——這兩大因素一疊加,美國和其發達經濟體盟友的通脹肯定壓不住,通脹壓不住,美聯儲又怎麼降得了息。

這一切,都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國戰略被諸多偶發因素拖累了。

比如,這兩年美國強推去中國化,原本以爲,堅持個兩三年,等自己的製造業和友岸外包的製造業,都形成產業鏈條了,到那時綜合要素成本也就低下來了,到那時高性價比的中國製造對美國和整體發達經濟體,就會變得可有可無了,按照美國人的預判,到那時中國製造和中國經濟也就徹底垮了。

但是,美國沒有預料到,俄烏戰爭從2022年2月一直打到現在,這也就算了——去年美國人好不容易通過協調中東、並且加大自己的頁岩油頁岩氣的開發,將能源價格壓下來了,給歐洲國家緩了一口氣。

美國更沒有預料到,去年10月份中東開始大亂了,巴以戰爭爆發了,並且今年還有顯著升級的趨勢,這樣不僅能源價格又起來了,而且全球大宗價格更是持續飆升,在這種情況下,再疊加過去兩年去中國化必然導致的綜合進口成本上升,現在美國通脹肯定壓不住了,並且,事實不僅美國通脹有點壓不住了,而且,現在全球發達經濟體的通脹,整體都有顯著擡頭的趨勢。

注意,過去若干年,美國一邊貨幣一邊還能通脹基本可控,關鍵之一是中國製造是立了大功,因爲,中國製造的絕大多數出口商品,綜合要素成本是全球最低的,但是,最近兩年,美國針對中國強行推進貿易進口去中國化、產業鏈去中國化,無論美國自己搞製造業迴流,還是搞所謂的友岸外包,其綜合要素成本都至少要比中國同期出口商品的價格要高出20%以上。

這就是當下美國面臨的不可能三角:一,在美國利益或美國價值觀最大化之下,平息俄烏戰爭和中東危機;二,堅持貿易進口去中國化和產業鏈去中國化,並最終徹底搞垮中國經濟;三,在確保以上兩個角的情況下,還要同時不能讓美國和其發達經濟體盟友的金融和經濟垮了。

但是,現實沒有如美國人之所願,現在中東危機的顯著升級,開始美國人認識到,這是一個美國中短期內無法解決的不可能三角。

現在的全球局勢,俄烏戰爭和中東危機中短期內結束不了,俄烏戰爭和中東危機結束不了,全球大宗價格就壓不下來,全球大宗價格壓不下來,美國只能繼續堅持強勢貨幣政策,美國繼續堅持強勢貨幣政策,不僅是他自己撐得住撐不住是個問題,至少他的發達國家盟友已經明顯撐不住了。

所以,最近,我們看到,美國股市、歐洲股市和日本股市、以及日本匯率近期都開始有失控的傾向。

這種開始失控的信號,對美國及其發達國家盟友顯然相當不妙——如果現在美國再無限期維持強勢貨幣政策,那麼,不僅僅美國自己的股市不僅僅美國自己的銀行,還有美國自己國債的付息壓力都越來越大,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盟友開始撐不住了,日本最近是股匯雙殺,歐洲經濟更是持續低迷,歐洲央行最近已經反覆釋放年內多次降息的信號,歐洲扛把子德國總理現在又開始訪華尋求合作了。

所以,現在,美國不得不將“不可能三角”中的對華關係,做一個適度緩和或者說妥協,接下來很可能通過減緩對華貿易戰和脫鉤脫鏈,從而給美國自己和美國的盟友減壓,至少不能讓盟友的經濟和金融崩了,否則,美國的盟友接下來還怎麼接着美國玩下去。

所以,最近我們看到,不僅4月上旬耶倫緊急訪華,而且這兩天中美經濟和金融合作小組密切互動,5月初布林肯也將超大概率主動訪華。

所以,現在,不管美國對華政策表面上還搞什麼“先抑後揚”或“表面抑實質揚”(比如近期故意在南海攪點事),但是,實質上,他們已經認識到,至少中短期內,在接下來一年左右,事關中美博弈,他們很有必要做一些適度讓步——對這一預期,現在個別內資機構和外資,本週,很有可能已經先人一步,這也是最近外盤大跌,A股除了小盤股之外整體還能企穩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美國中短期主動緩和對華關係,這只是美國的權宜之策,一旦外圍有所鬆動,無論是俄烏戰爭還是中東危機,只要按美國預期訴求結束了或有結束的可能性,那麼,美國肯定又會再一次瘋狂卡中國的脖子,而且卡得只會一次更比一次瘋狂。

所以,之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當下很有必要把握美國中短期超大概率主動緩和對華關係這一良機,這會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相應的正向反射性,對顯著遭受美國政策打壓的相關細分賽道,其正向反射性顯然會更大(注意,半導體等硬科技除外,這方面美國肯定不會做任何實質性讓步)。

所以,接下來的每一次市場回調,針對顯著遭受美國政策打壓的相關細分賽道(半導體等硬科技除外),事實都是適度增補籌碼的天然良機,這些相關細分賽道,震盪中佈局可以在二季度,爆發超大概率會在三季度(甚至可能會提前到6月份)。

同時,接下來的每一次市場回調,針對基本盤的大消費卷王,以及部分持續回調的新興經濟體QDII,事實也可以適度增加配置,當然,有具體實操上,肯定有必要結合外圍事件的動態演化。

在美國面臨不可能三角且亟需破解之下,中長期姑且不論,至少中短期,中國終於搶到先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