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看好的《龍捲風》,國內票房慘敗,好萊塢那一套已經落伍了
24年的電影市場暑假檔,格外的“不卷”,能一騎絕塵的只有沈騰的《抓娃娃》,以近20億的票房遙遙領先,緊隨其後是《默殺》,上映快一個月了,票房僅12億左右,這與前兩年的動輒20億小爆,30億大爆,完全不同。
在市場不卷的情況下,也讓更多的作品有了可能性,可在這樣的局面下,又一部戲的票房讓人震驚,那就是美國大片《龍捲風》。
作爲一部續拍的美國大片,有着珠玉在前的情況下,《龍捲風》上映已經10天左右,可它的總票房竟然不足2000萬,單日票房以不足10萬的數據,緩慢的前行着。
這樣的數據,無疑是拉胯至極了,別說《龍捲風》這樣的跨洋美國大片了,就連國內網大作品的數據,都可以比這好。
值得一提的是:《龍捲風》並非一部非常爛的作品,相反這部戲有一定的熱度與劇情可以看,還有着精緻的特效,從製作水平來看,這部戲別說網大,就連許多院線作品都難以比擬。
畢竟,在北美市場,《龍捲風》首周票房就高達8050萬美金。
這樣的巨大落差,也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部在北美大火的美國大片,進入中國市場後,就直接原地昇天了,是中國的觀衆審美眼光太苛刻了,還是真的是美國大片變得拉垮了,開始讓國內觀衆不買單了。
事實上,都不是。
《龍捲風》失敗的核心原因,是這部片子的“水土不服”。
《龍捲風》的劇情背景設定在北美具有廣泛共鳴的俄克拉何馬州,主線描述了年少時是追風者的凱特·卡特,大學畢業後成爲了一位“室內暴風專家”,她失去了追風的勇氣,可最終在昔日好友哈維的幫助下,走出了陰影,開始重新追風。
可隨着風季的來臨,曾遭遇過特大龍捲風風暴的凱特知曉:這是龍捲風要來襲的節奏,凱特深刻的知曉,她必須要在龍捲風彙集之前逃出這裡,否則必死。
然而,在凱特准備逃離時,她在發現了一個“網紅追風團隊”泰勒,這個團隊以追風在網上爆火,行事風格與大膽著稱,可這樣的“大膽”在凱特看來只是魯莽無知,可她又不能見死不救。
凱特聯繫泰勒,告訴了泰勒接下來龍捲風要來襲,龍捲風的危險,在凱特的強調下,泰勒也明白了這場風暴的危險性,他決定與凱特會合,然後逃出生天。
最後的劇情不言而喻,在凱特的“專業知識”幫助下,兩個團隊都逃出了龍捲風的災難。
天災、專家、網紅,《龍捲風》將當前的熱門元素直接拉滿了,配合超精緻的特效,這部戲能在北美取得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在內地直接撲街的緣故也很明顯:全片都在講龍捲風季節的冒險故事。
可這種極具地域特色的設定, 對於中國觀衆而言缺乏直接的情感連接,首先中國沒有追風人,無法感受《龍捲風》中所謂的“追風人”的自由。
故事背景與主角的情緒都無法與中國觀衆有任何的共鳴感,再加上《龍捲風》飽含了濃厚的美式英雄主義和個人主義色彩,這進一步更難以觸及中國觀衆的情感共鳴。
絲毫沒有共鳴的作品,怎麼可能讓觀衆喜歡,又如何能賣得好呢?
更何況,《龍捲風》的故事內容依舊停留在簡單的災難模式和救贖式英雄主義,沒有太多深度和新意,這也使得這部片子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畢竟,24年的暑假檔,只是沒有出現超級爆款作品,可上映的電影卻有數部,就算是口碑與票房均不怎麼樣的成龍力作《傳說》,在特效與情感共鳴上,都足以秒了《龍捲風》。
《龍捲風》的失敗,再度證明好萊塢的那一套,在國內是真的吃不開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