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選年/民主理論大師戴雅門:民粹主義新革命 全球面臨考驗
重要大選結果地圖 製表/江昱蓁、羅方妤 圖/聯合報提供
2024年被稱爲選舉年,超過70個國家舉行選舉,涵蓋全球約半數、40多億人口,選舉年壓軸的美國大選更是全球關注焦點,追求強人政治、行徑難預料的川普重返白宮,其民粹、保護主義的政策作風,以及曾稱要在上任那天當「一日獨裁者」的發言,都爲全球民主增添不確定性。
聯合報獨家專訪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從事民主研究超過40年的民主理論大師戴雅門(Larry Diamond),解析今年選舉年在全球產生的效應,他更直言,擔心臺灣將步上美國民粹主義後塵,包括身分認同、國家未來等議題兩極分裂化。以下爲第一人稱專訪內容:
在美國大選之前,去年底到今年的許多選舉都陸續聽到一些好消息。例如波蘭的自由派反對黨在大選中勝出;反對派也在南非取得勝利,讓日益腐敗、已執政30年的非洲民族議會(ANC)失掉多數席位,不得不與民主聯盟結盟;印度總理莫迪雖然取得第三任期,但他領導的執政黨議會席次也大幅減少,許多國家都在朝更民主的方向前進,但美國卻不是。
川普不會希望美國失去臺灣這個盟友,他也看到臺灣的戰略價值,雖然我們仍無法確定他願意爲保衛全球民主盟友付出多少、冒多大風險。
言語充滿威權、報復 連國會彈劾權都被控制
經濟狀況和移民政策是川普當選的兩大主因,美國人民普遍感覺經濟環境不佳,對現任總統拜登的執政感到不滿,尤其是就業與居住。但當選民出於政策因素投票給獨裁者時,就得承受隨之而來的包袱,美國民主制度將受到非常嚴峻的考驗。
川普的第二任期絕對比第一任期危險,雖然他在勝選後還沒有說出太威權主義的話語,但在競選期間,他的政治視野和承諾中都充斥着強烈的威權主義和報復情緒。這次選舉結果讓美國面臨非常具挑戰性的局面,因爲不只川普當選總統,共和黨亦取得參議院、衆議院兩院多數席次,國會將失去制衡能力。
舉例而言,川普曾說過,他希望能以政治手段控制軍隊和公務員,讓軍方和政府人員都能完全遵循他發出的任何命令,這將危害民主制度,過去可以仰賴國會牽制,但現在國會都在川普控制中,也很難期待由川普任命的聯邦法院能對政府起到任何問責功能。
唯一制衡手段剩下彈劾,但在國會都被川普控制情況下,彈劾基本上也無法發揮作用。我們只能期待,法官、國會等體系都能尊重自己宣誓的職責,否則美國乃至全球,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民粹主義跨越國界 川普2.0恐帶動新革命
此外,全球的政治風氣通常會跨越國界,從較大國家擴散到較小國家,川普的民粹主義可能將在全球掀起一場新革命。他身邊有像白宮前資深顧問班農(Steve Bannon)這樣立場右翼的盟友,正試圖將民粹主義革命推向全世界;川普也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匈牙利總理奧班等強人領袖保持密切合作,明年2月德國即將舉行議會選舉,今年法國極右翼領袖雷朋在議會大選時已取得長足進展,德國選舉結果相當值得關注。
民粹主義者的特性,在於其通常需要一個明確的敵人,來證明自己的主張具正當性、足以代表人民。在國內,敵人通常是弱勢少數或政治對手,但除了國內,民粹主義者幾乎都會試圖煽動外敵威脅的恐懼,以及透過宣揚民族主義來動員人民,以取得支持。
因此,民粹主義者往往非常仇外,川普一直提倡的關稅便是一種民粹的政治手段,修正性關稅或懲罰性關稅當然合理,有助迫使他國不得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但沒有區別的關稅只會提高國內物價。從這次選舉結果來看,在政治、社會、經濟上的仇外心理,已經融入人民的血液中,但仇外絕對不是能讓國家再次偉大的致勝法寶,仇外也永遠不會爲國家帶來成功。
臺灣恐步上美國後塵 「身分認同可能兩極化」
我在評估各國民主現況的時候,通常會從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經濟學人智庫「年度民主指數」(Annual Democracy Index)等機構數據來評估各國民主分數,從這些數據來看,2006年是全球民主衰退開始的年份,許多低度開發國家開始失去自由,但臺灣的民主分數卻逆勢提升,甚至超越了美國,也高於許多歐洲國家。
不過,我不想因爲分數高,就輕描淡寫臺灣的民主問題。對於臺灣,我擔心在身分認同、國家未來等重大議題上的兩極化,以及臺灣會在社羣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步上歐洲和美國的後塵。我也擔心在各政黨中,會因選舉失利就產生衝突,當我看到立法院議場上各黨派常干擾議事時,我心裡很痛苦,我希望競爭黨派之間能有更多的信任和善意。
而對於美國與臺灣,我認爲川普即使對臺灣沒有特殊感情,他也不會希望美國失去臺灣這個盟友,他更不會希望因臺灣議題被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羞辱,在某種程度上,川普也看到臺灣的戰略價值,雖然我們仍無法確定他願意爲保衛全球民主盟友付出多少、冒多大風險。
我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我認爲美國最終仍會挺身而出,就像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美國人在跌跌撞撞、用盡一切選擇後,仍舊會選擇做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