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吳以環:探索人才拔尖機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產業創新網絡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治聰 陳思琦 深圳報道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吳以環,多年來十分關注社會民生問題。今年,吳以環的多個提案仍將聚焦教育和醫療民生問題,並將關注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產業和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未來產業是一個主戰場。過去5年,粵港澳大灣區在軟硬聯通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產業發展方面,吳以環建議,要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未來產業創新網絡,如支持廣東省、香港、澳門共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政產學研用資聯盟”,以基礎研究、技術攻關、落地應用、產業升級等驅動新質生產力。

對於未來產業的發展,吳以環將提出《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未來產業創新網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提案,建議制定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產業創新網絡計劃》,採取“政府主導、企業爲核心,與高校及科研院所聯盟、產業基金助力”的模式,創立新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吳以環還將提出《關於支持有條件地區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建議》提案。建議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加入國家“強基計劃”,如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等。

灣區城市協同促進創新網絡形成

“發展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而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主陣地,未來產業決定產業未來。”吳以環表示,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建議將粵港澳大灣區組成一個網絡來推動未來產業的發展”。

《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未來產業創新網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指出,要搭建重點區域內聯合創新網絡體系,促進技術和標準的快速發展;構建粵港澳三地政產學研用資協同創新平臺,支持粵港澳三地共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政產學研用資聯盟”及其理事會,各方可根據自身條件與意願,參與不同層級合作,享受獲得理事會席位、獲取技術和知識產權、使用研發資源設施、分配股權收益等權利。

在灣區內的高校合作方面,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共享學科資源和研究設施。建立獎勵機制,激勵大學間的跨學科合作,定製化人才培養、學生實習就業、科學研究等領域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聯合培養新型人才。整合高校資源,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小試基地等,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項目的合作橋樑。

在成果轉化方面,吳以環建議,應打造可持續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允許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探索制定各種應用標準、法規建議,提供適用性人才等措施,以項目爲紐帶,打通技術成果轉化的鏈條,使新技術應用能夠快速過渡到量產階段,爲新技術大規模應用掃清障礙。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共融發展也是吳以環持續關注的問題,她呼籲,粵港澳大灣區應完善港澳專業醫師在大灣區內地執業政策體系,讓港澳醫師來大灣區執業更便捷,賦予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更多審評和檢查職能,讓藥械跨境使用效率更高,從而使得大灣區患者受惠,

以“強基計劃”開展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試點

如何支持“強基計劃”,在高校開展拔尖創新人才擴大招生試點?《關於支持有條件地區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建議》指出,與當地優質中學銜接培養的一體化落實,對高一階段學生開展階段性摸底,可以從高一、高二開始就可以選拔。

目前,深圳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已經擁有了一些較爲優秀的高校。對此,吳以環認爲這些高校也應該加入強基計劃中進行探索。此外,應該讓重大科研機構可以擴大招收博士生的機制,助推拔尖人才選拔機制的經驗積累,這將有助於未來中國高端科技人才的培養。

在創新人才的拔尖選拔機制方面,吳以環表示:“雖然我們的教育體系非常完善,但面對未來的科技發展、產業發展,我們的科技拔尖人才的培養機制還要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們在拔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中有一些探索,比如強基計劃,在高校裡有丘成桐少年班、錢學森班等,但這些還不夠,還應該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再進行更多探索。”

此外,吳以環還關注深度體教融合的話題。她表示,體教融合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認知情感及社會交往能力有很大促進。這一點深圳做得非常好,比如有陽光一小時體育課天天見,青少年註冊的運動員也達到了4萬多人,這些好的經驗與做法應當推廣至全國。

視頻拍攝:陳思琦

視頻剪輯: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