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吳偉仁:中國瞄準太陽系邊際探測

【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每年的全國兩會不僅是不同界別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履職盡責的平臺,同樣也是代表委員們展示過往發展成果,展望未來發展方向的舞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航天領域的代表委員們介紹了中國航天的宏偉藍圖。載人登月、海上發射、可重複使用火箭等一批重磅航天工程最新進展的消息描繪出中國將成爲航天強國的願景。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發展計劃。吳偉仁介紹稱,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已於去年年底正式通過立項審批,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探月工程四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幾次着陸,着陸之後計劃在月球南極建一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這是我們整個探月工程四期的主要目標。”

吳偉仁表示,探月工程四期將分三步實施,計劃在2030年之前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目前研製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其中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極區進行採樣返回,爭取從月球極區採集1-2公斤樣品返回地球。吳偉仁表示,從極區採樣返回的難度的確較大,但是價值也是很大的。

此外,嫦娥七號計劃在月球南極着陸,對月球資源進行勘察,比如水冰以及月球南極的環境氣候、地形地貌的勘察。嫦娥八號的主要任務是勘查如何對月球南極的資源開展利用。“我們希望能在現場分析研究月球南極資源的存在情況,爲以後在月球長期工作打下基礎,所以資源的利用特別重要。”

吳偉仁表示,探月工程四期幾次任務的實施將爲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設打下基礎。“先建一個基本型科研站,之後逐步進行完善。計劃是在2030年後繼續實施幾次任務,爭取在2035年之前把國際月球科研站建成,建成後就可以長期運行。”

根據吳偉仁的設想,未來國際月球科研站上,多個巡視器、着陸器和飛躍器在月球表面連續協調地工作,由指揮中樞指揮它們協同工作。他還設想,可能將在月球上建立月球通信網絡,比如在月球上設立WiFi,這樣就可以保障通信指揮暢通,確保各種着陸器、月球車等分工協作。吳偉仁分析稱,如果將月球科研站作爲深空探測中轉站,可能涉及深空探測器在月球上起飛以及在月球上解決燃料推進劑的問題,甚至包括從很遠的深空返回後在月球上降落休整後再起飛。“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所以探測器在月球上起飛更容易。”此外,吳偉仁透露,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示有意願參與到國際月球科研站當中。

在採訪中,吳偉仁還表示,中國的後續深空探測計劃會是長期的、持續的,後續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深遠空間的小行星進行探測,把小行星的樣品採集回來。未來還準備進行對太陽系其他行星的探測。比如探測威脅地球的近地小行星,對其實現預警、防禦、處置等一系列應對措施。

再往遠期看,吳偉仁表示,中國深空探測希望實現“兩個100”:在204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100週年之際,實現對100個天文單位(150億公里)之外的太陽系邊際進行探測。“深空探測在航天領域屬於制高點。”吳偉仁說,因爲它無論從技術難度、規模大小還是科學貢獻方面,都處於前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