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完善科創金融服務

爲完善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環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近期出臺的《關於金融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擴大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力爭2024年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專家表示,金融業應加大對科創企業支持力度,滿足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

金融機構不僅能爲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還能爲科創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有助於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專家表示,商業性金融可實現靈活的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多樣化的融資產品、較高效率的審批流程,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優勢。可專門針對科技領域設計金融產品,如科技創業貸款、知識產權融資和研發專項基金等。

“要突出重點,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着重加大對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科創企業的全方位金融支持,提高對具有核心技術、成長性強的科技型企業的服務力度。”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在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銀行業加大了對科技型企業貸款工作力度。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上虞農商銀行今年加大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通過搭建政務互動、金融服務、信息共享等多功能溝通渠道,構建分層管理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全方位整合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要素資源信息。今年以來已支持科技型企業634家,貸款餘額71.01億元。

“我們努力讓研發投入、知識產權、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成爲科技企業獲取貸款的‘硬通貨’,使企業貸款更便利。”工商銀行溫州分行樂清支行黨總支書記饒大駕表示,該行積極拓寬抵押品範疇,創新專利權、商標權質押融資方式,爲其打造專屬創新融資方案。目前,該行科創有貸戶貸款金額在其貸款總額中佔比約爲65%。

服務科創企業還應破除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壁壘。專家建議,銀行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賦能作用。要深度應用金融科技,彌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數據較少等不足,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息收集、風險識別、監測力度,提高金融產品與企業匹配的精準度和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此外,需要發揮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作用支持科創企業。“加大力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爲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創新型企業‘開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說,要優先支持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專精特新”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推動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北交所、科創板、新三板等上市。

“債券融資方面,應加強債券市場化機制改革,創新債券融資工具,豐富多樣化的債券融資產品,加快資產證券化發展,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債券融資。”田軒表示,未來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採取增信措施,支持科創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獲得更多中長期融資。(經濟日報記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