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金融生態優化 絕大多數省份存量風險已壓降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3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對3936家銀行機構開展央行金融機構評級,從評級結果來看,我國銀行機構整體經營穩健,絕大多數省份存量風險已壓降。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瞭解到,當前銀行業風險整體上處於可控狀態,9個省區市轄內無“紅區”銀行(即處於風險較高狀態的銀行);分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較好,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在一定風險。未來建議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領域風險的精準識別,穩妥推進精準拆彈。
整體經營穩健 風險總體可控
《報告》指出,3936家參評銀行包含24家主要銀行及3912家中小銀行。評級結果按風險由低到高劃分爲11級,分別爲1~10級和D級,D級表示機構已倒閉、被接管或撤銷。其中,評級結果1~5級爲“綠區”,6~7級爲“黃區”,“綠區”和“黃區”機構可視爲在安全邊界內;評級結果8~D級爲“紅區”,表示機構處於風險較高狀態。
據瞭解,評級結果1~7級的銀行有3579家,資產佔全部參評銀行總資產的98.22%。評級結果處於“綠區”的銀行1979家,資產規模371.88萬億元(佔比93.88%);“黃區”銀行1600家,資產規模17.19萬億元(佔比4.34%);“紅區”銀行357家,資產規模7.05萬億元(佔比1.78%)。由此可見,我國銀行機構整體經營穩健,風險總體可控。
分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較好,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在一定風險。24家主要銀行中,評級結果爲1級的1家,2級的11家,3級的7家,4級的3家,5級的2家,資產規模佔全部參評銀行的73.78%,是金融體系穩定的壓艙石;分區域看,絕大多數省份存量風險已壓降,區域金融生態持續優化。湖北、浙江、西藏、上海、山東、青海、江西、江蘇、福建9個省區市轄內無“紅區”銀行,另有14個省區市轄內“紅區”銀行維持在個位數水平。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表示,當前銀行業風險整體上處於收斂、可控狀態。特別是以一攬子增量政策爲起點,系統性風險的防控形勢向好。從近日央行公開的金融穩定報告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省份的存量風險已經壓降,總體說明,銀行業存量風險處置工作成效較好。
某東北地區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近兩年金融系統風險監管較爲嚴格,從數據看,銀行機構的不良貸款率2024年是下降狀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爲1.59%、1.56%、1.56%,相比2023年同期分別下調0.03個、0.06個、0.05個百分點。目前監管的方向是提前處置,而非等到風險暴露再處理。
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總體可控,大型銀行表現穩健,是金融體系的壓艙石。中小銀行有所分化,特別是農合機構和村鎮銀行問題較爲集中,但資產規模佔比很低,較難引起系統性風險。區域風險有所改善,大多數省份存量風險已壓降,金融生態持續優化。
強化硬約束早期糾正
從風險處置方法上看,《報告》指出,基於評級結果分類分段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強化硬約束早期糾正。一是對於非“紅區”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按照“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原則,開展預警工作,及時發現異常指標和苗頭性風險,採取風險提示、約談高管等措施促使大部分銀行異常指標迴歸至行業正常水平,做到抓早抓小“治未病”、防患於未然。二是對於“紅區”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採取“一對一”通報、約談高管、下發風險提示函和評級意見書等多種早期糾正措施,引導金融機構通過自我修復化解風險,增強金融機構風險防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據瞭解,目前已有19個試點省份開展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工作。展望未來,《報告》指出,央行將繼續健全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強化風險源頭防控和監測預警,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金融風險處置成本分擔機制。
楊海平表示,銀行業風險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是各個領域風險的匯聚點,雖然目前階段性的觀察表明風險整體可控,但仍需持續優化監管措施。對於進一步壓降金融風險有如下建議:一是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二是針對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升級監管理念,提升監管效能,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三是繼續加強對重點領域風險的精準識別,穩妥推進精準拆彈。
周毅欽告訴記者,當前商業銀行主要面臨的風險點有三方面需要重點關注,一是信貸需求疲軟。當前整體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企業和居民部門的有效融資需求疲弱,房地產業相關貸款需求持續不振,商業銀行擴錶速度放緩,即使是一些原本經營不錯的銀行也面臨着資產質量下降、不良貸款率上升等壓力。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受自身經營韌性較差及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恢復速度慢於大型企業,且因所在地域以及自身所處產業的差異,其貸款違約風險需關注。二是地方政府債務平臺的風險化解問題讓銀行難上加難。近年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受到高度關注,中央政府推動“一攬子化債方案”,要求地方政府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一些銀行在業務結構調整的同時,還需要幫助地方融資平臺緩解流動性困難,控制隱性債務增長。在這多重目標的壓力之下,銀行任務艱鉅,騰挪空間有限。三是利率風險波動加大。在利率持續下行週期下,商業銀行淨息差壓力不斷加大,一些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有畸化趨勢。金融監管部門已經提示,要密切關注兩類銀行,債券投資佔比較高的銀行和儲蓄存款佔比相對較低的銀行,要重視利率風險管理,平衡好資產和負債的規模、配置方向和期限結構。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