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散陰霾,迎接勇氣——正確認識、應對校園欺凌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

撰文:賈辰希

校園欺凌比你想象的普遍

中國教育追蹤的調查數據顯示:校園欺凌多以初中生爲主,城市多於農村。有61.2%的初中生受到過至少一種形式的校園欺凌,遭遇過重度校園欺凌的學生佔4.1%。

校園欺凌的定義和種類

校園欺凌是發生在學校情境之中、一個或多個學生對另一個或多個學生故意施加的傷害行爲,且對被傷害方的身體、心理、財產等方面造成了損害。其中肢體欺凌、言語欺凌、社交欺凌及網絡欺凌分別佔21.7%、52.3%、41.8%及16.8%。

如何界定校園欺凌事件?

當我們被他人“開玩笑”時,我們可以思考:

■地位:雙方地位平等,且開玩笑時並不感到害怕;

■內容及感受:大家都不在意的事,玩的很開心,沒有人受到傷害;

■是否能夠停止:任何一方不開心,都能夠選擇隨時結束。

當我們和一個人關係“鬧僵”時,我們可以思考,這是被冷落還是被排擠?

被冷落時,與對方不再建立聯繫。社會關係是會動態變化的,有時可能也是無意的社交疏忽,通常誤會可以接觸。但被排擠時,本質上還是與對方在建立聯繫。體現爲一種支配和被支配關係,長期利用不對等的權力地位嘲笑、戲弄等讓對方失去本來的社交圈/地位,這時我們需要思考:

■這種行爲是否出自敵意?

■對方是否將孤立範圍擴大化?

■是否讓你原有的社交圈發生變化?

無論如何,我們不需要讓所有人都喜歡。他人怎麼看待我們是他人的事情,學會區分自己和他人的課題,任何人的的態度都不能定義你自己。

欺凌爲什麼發生?

有一些社會學家做過調查發現,男生、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單親/重組家庭、家庭氛圍差、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等更容易受欺凌。但是,無論你身上有哪些特點,欺凌者總會找出欺負你的理由。成績好的會被說書呆子,成績差的會被說蠢材,長得好看是搔首弄姿,長得醜被說醜八怪。所以,反校園欺凌其實是包容自我,包容他人的過程。世界不應該是非黑即白的,人生來多彩。

如何及時識別?

行爲變化:不願意上學,或者在學校表現變差,在使用電子設備後顯得不安或情緒低落,甚至避免使用手機或社交媒體。

情緒改變:焦慮、睡眠困難、情緒不穩定。

身體/文具:經常借錢買新文具、書本損壞、身體受傷。

我正在受欺負,怎麼辦?

欺凌行爲十分複雜,我們不要被帶跑,不要回應,尋求幫助,機智取勝:

要自信。你要知道,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但是這並不妨礙你是一個很好的人。

不要對欺凌者有任何反應,保持冷靜,走開與他們保持距離。如果他感到他的行爲影響到了你的生活,他們的目的達成了,甚至會變本加厲。

正面衝突時,保證自身安全,及時報告。“打小報告的人”或者“媽寶男”,這些詞只不過是霸凌者用來威脅你的詞語。如果一開始成年人沒有作出反應,不要放棄,持續爲自己發聲。

收集證據。在面對言語、網絡霸凌時,收集證據十分關鍵。

儘可能去多交朋友,不要拒絕周圍人的善意。

我的孩子正在受欺凌,怎麼辦?

1.召集家庭成員重視這件事,讓孩子敞開心扉,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

2.告訴孩子事實。讓他明白欺凌者通常是什麼心理,他們通常喜歡利用謊言操縱、凌駕於他人之上。

3.然後,指出孩子的閃光點,讓他慢慢自信起來。

4.最後,和孩子一起復盤,將這次遭遇變成一份禮物,告訴孩子向積極的方面思考。例如,“這次遭遇讓我明白如何正確看待他人的評價”,“這次遭遇讓我明白,我不需要他人的評價,我也有閃光點,值得被愛”。

5.要爲孩子發聲。有些家長考慮的十分複雜,害怕把事情鬧大之後,學校的同學會孤立排擠自己的孩子,害怕對方孩子家長會找麻煩等等……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其實你應該做的事,是你希望將來孩子在面臨困難時,他需要去做的事。要知道,家庭因素在欺凌事件中的作用不可小覷,我們需要給予足夠支持,有了家庭成員之間緊密的連接之後,後續的問題也會慢慢得到解決。如果自己的資源有限,也可以尋求法律援助。

6.最後,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在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尋求幫助,要知道,打小報告是故意讓一個同學有麻煩,但是尋求幫助是在爲我們自己爭取權利。最後,學會將自己的情緒和他人的情緒分離開來,及時調整,冷靜面對衝突和矛盾。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

無需下載即可在線查看~

本文來源:好心情互聯網醫院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