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遺贈稅收6千億創新高 臺灣掀財富世代移轉潮

去年房市交易從極盛轉衰,全年建物買賣移轉僅剩31.8萬棟,年減9%,爲近3年最低;但建物的繼承、贈與登記件數卻較前1年度成長。(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全臺死亡人數刷新統計爲66年以來最多,不但導致遺贈稅(遺產稅+贈與稅)的稅收創歷史新高,最主要的資產—房屋,繼承與贈與件數也雙雙刷新紀錄,顯示臺灣近代最大規模的財富世代移轉潮,正式開始。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全年死亡數首度超過20萬人,來到207230人,摺合年粗死亡率爲千分之8.89,相較於2021年全年死亡數18萬3732人,增加23498人;這是內政部從1957年統計以來,粗死亡率最高的1年。其中,因COVID-19死亡人數達14898人,相較於2021年的842人,大增14056人,推估65歲以上佔總死亡人口比率,恐超過7成5。

全國房屋繼承 突破70000棟

《財訊》報導指出,早在2018年,臺灣就進入高齡社會(65歲老人佔比超過14%),平均餘命超過80歲,資產長期集中在長壽的高齡者手中,很難發生財富代間流動。然而近年疫情重創,加上民衆觀念轉變,代際移轉趨活絡,呈現到檯面上的,就是遺贈稅收入創下新高。其中,房屋在繼承、贈與的件數更是明顯大增。

由於華人觀念總強調「有土斯有財」,不動產不只是最重要的財產,也是傳承最主要的資產工具。去年房市交易從極盛轉衰,全年建物買賣移轉僅剩31.8萬棟,年減9%,爲近3年最低;但建物的繼承、贈與登記件數卻較前1年度成長。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建物的繼承移轉件數達70000棟,不但首見年突破70000棟,創下歷史新高;主動贈與移轉也達到50000棟,爲7年高點。

《財訊》報導指出,業內人士觀察,由於臺灣房價長期上漲,隨便1間北部老公寓,價值往往就超過遺產稅免稅額1333萬元,須進行申報,也導致遺贈稅申報件數大量集中在臺北國稅局與北區國稅局,臺北市大安區和新北市板橋區都是熱點。

王永慶過世 遺產稅逾百億

根據歷史紀錄,遺贈稅收入在過去20年間波動不大,唯有兩個年度拉得特別高,主要是來自臺塑集團兩位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兩人分別於2008年、2014年過世,繼承者分別在2010年、2016年繳納遺產稅,才導致稅收有大幅進帳。

《財訊》分析,其中,由於王永慶的繼承人仍適用遺產稅舊制,稅率高達50%,遺族在2010年一口氣繳納了遺產稅119億元,灌注當年度遺產稅總稅收衝高到312億元,創下歷史紀錄;而其弟王永在過世時,繼承人已適用新稅率10%,遺產稅約40億元,也大幅貢獻2016年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