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交通死亡逼近3千人 聯盟:速審「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在立法院羣賢樓前召開記者會向三大黨喊話,應全力支持「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儘速送審,及早落實零死亡願景。(蔡亞樺攝)

新國會走馬上任,關注行人路權的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今(5)日上午在立法院羣賢樓前召開記者會,提出4大訴求包括道路全面落實人行道等,並呼籲三大黨應全力支持「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儘速送審,以減少道路事故死傷,及早落實零死亡願景。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指出,去年《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三讀通過,道安成績仍不佳,去年1 至11月交通死亡2759人,甚至嚴重事故總件數創歷年同期新高達到36萬7311件,比前年同期增加2萬8897件。政府應全面檢討道路工程設計、交通教育及落實執法,制定更有效政策,降低全國交通死亡人數。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更指出,違規記點制度去年11月部分修法暫緩,又無任何配套措施,違停造成道路多起嚴重事故,政府應全面檢討,也呼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應在立法院本會期提出「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送行政院會通過,讓院版草案儘速送交立法院審議,才能加快啓動法案實質討論。

該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說,目前「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仍有4項可建議改善條文,一是道路全面落實人行道 ,8米上馬路應有實體人行道設計,8米下可設標線型人行道並設路緣石作爲過渡用;過窄巷道無法設計專用空間,可做人車共用而行人路權較高設計,確保行人在所有空間都有路可走。

第二,人行道障礙物排除,且不得作爲他用;應明訂人行道基本規範,避免地方政府因地制,造出根本無法行走的人行道。第三,施工期間的臨時人行道,道路工程施工養護時,考量行人各式樣態,包含使用娃娃車、輪椅者等,應明定通用設計內容,規範臨時人行空間,保障各式用路人通行需求。

第四,騎樓專案應明確,草案第12條規畫將「騎樓、私有土地」認定爲公衆空間設置行人專區。騎樓現階段的確負擔部分的行人空間,但仍應在「路側」建設實體人行道。樓改善曠日費時,執行困難,又易阻礙駕駛視線,且改善預算與內容含糊不明,不符公共利益。

臺灣摩托車友協會秘書長劉成謙說,落實人行道建設、排除障礙物、施工期間臨時人行道以及騎樓外仍應建設實體人行道等,都與駕駛人視野息息相關;若無妥適的人行空間,就會導致不同道路層級路口,易有意外發生。

此外,劉成謙表示,汽車隔熱紙政府應納管,過暗隔熱紙在深夜環境,易忽略騎士、行人,道路爆閃燈也應全面禁用,因爆閃燈易影響駕駛安全,政府應改善危險道路工程號誌設計,不應隨意濫設爆閃燈便宜行事,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