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不等於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大國夢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圖爲江蘇省贛榆縣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在清點人民幣。(中新社)

臺灣銀行家:想動搖美元霸主地位?沒那麼簡單(臺灣金融研訓院)

在危機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將美元作爲避險貨幣的首選,讓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佔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儘管其他貨幣包括歐元、日圓、人民幣等都試圖挑戰美元的地位,但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撼動。

繼俄羅斯、伊拉克、巴西、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之後,阿根廷政府宣佈將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轉而使用人民幣結算。一時之間似乎有不少人都在討論是不是美元的主導地位將要被挑戰了?還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將涓滴成主流,但可從歷史上美元的波動以及客觀數字去觀察,目前看來「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要畫上等號仍爲時尚早,而這種「疑美元論」或許是中國放出來的一種認知作戰,「人民幣國際化」屬於自我推銷。看來想要動搖美元霸主地位,沒那麼簡單!

美元是現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貨幣之一,具有全球儲備貨幣和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這種地位是在二戰後確立的,當時美國是唯一一個在戰爭後經濟實力沒有受損的國家,並在國際上推動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即以美元爲基礎的貨幣體系。根據這個體系,美國政府保證將其貨幣與黃金兌換,其他國家可以將其外匯儲備轉換爲美元,並在國際貿易中使用美元進行結算。

美元主導着全球股票市場、商品市場、發展融資、銀行存款和全球企業借貸。在危機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將美元作爲他們首選的避險貨幣,這讓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才佔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儘管其他貨幣包括歐元、日圓、人民幣等都試圖挑戰美元的地位,但暫時還是難以撼動。

只是最近有不少國際新聞都提到「去美元化」,而此聲浪似乎與地緣政治風險有相當大的關係,巴西、印度等越來越多國家呼籲用美元以外貨幣進行交易,中國也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串聯友中國家增加用人民幣交易,但美元依舊是外匯存底貨幣霸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公佈的數據,去年第4季美元佔全球外匯存底比重將近6成。

而從IMF所整理的圖表,可以看到美元佔全球儲備貨幣比重,從1966年至今,也並非都是7至8成,中間也有掉至5成,從歷史數據來看,有變動都是很正常的。美元作爲全球貿易主要貨幣已長達數十年,這不僅因爲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還因爲各國都需要的石油是以美元定價,其他大部分商品也都是以美元定價和交易。但自美國聯準會(Fed)過去一年積極升息對抗通膨後,全球許多央行也提高利率來阻止資本外流和本幣劇貶。

有分析師指出,可能就是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動態讓有些國家打算推動「去美元化」,這可以透過幾種方式使當地經濟獲利。例如前巴西駐中國大使卡拉穆魯(Marcos Caramuru)表示,以本幣交易讓出口商和進口商能夠平衡風險,有更多的投資選擇,對營收和銷售有更多的確定性。

特別是因爲地緣政治風險讓有些國家想要加速遠離美元的趨勢,尤其是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和西方國家決定凍結俄國逾3,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因而加速了去美元化的呼聲。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分析,隨着全球經濟發展,愈來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比美國快,所以從貿易結算來講,美元使用會降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看看其他貨幣,實際上只要有資本管制,使用佔比都很低,考量要有足夠國力及信用支撐,還要有足夠流動量等條件,所以到目前爲止,甚至未來10年,不會看到投資市場有任何一個幣別可以取代美元。(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