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生態的底座:全球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趨勢

作者:冉偉

在過去幾年中,區塊鏈技術在各國政務、金融,以及其它各行業中的應用效果不斷得到驗證,一個新興的區塊鏈應用市場隨之發展壯大起來。作爲區塊鏈應用生態的底座,區塊鏈基礎設施(簡稱“區塊鏈設施”)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投入到區塊鏈設施的開發、建設與應用熱潮之中,並直接推動該領域的應用活躍度在2021年上升到各行業第三位。

據資本實驗室《2022全球區塊鏈應用市場報告》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區塊鏈設施建設與應用案例共100起,涵蓋基礎平臺、算力服務與智慧城市三個應用場景。其中,基礎平臺案例佔比最高,達到88%。從層級來看,基礎平臺可劃分爲國家級平臺和地方政府平臺;從應用範圍來看,基礎平臺又可劃分爲綜合平臺與行業平臺。

區塊鏈設施建設與應用案例分佈在1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的應用案例佔比最高,達到56%;其次是美國(17%)。

本年度區塊鏈設施建設與應用市場呈現出以下新趨勢:

1.更多國家參與到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建設熱潮

2020年,資本實驗室共收錄61個國家/地區的區塊鏈應用案例。2021年,這一數字顯著增長至82個。在過去兩年間,應用案例覆蓋的國家/地區總數已達到92個。

這些數字表明,與上年度相比,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採用區塊鏈技術,並推動該技術在政務、金融,以及其它各行業的應用。其中,印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桑給巴爾、圖瓦盧等國家的政府部門開始進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政府”頂層設計,並從國家層面推動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搭建工作。此外,中國、阿聯酋、韓國、新加坡等已經走在前列的國家在這方面的步伐明顯加速。

2.中國加快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全球先發優勢

由星火·鏈網、長安鏈、區塊鏈服務網絡BSN爲代表的國家級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爲“新基建”提供了更強勁的助力,並在全球形成先發優勢。

從底層平臺的正式發佈到專用芯片的推出,從國內超級節點的新增部署到國際超級節點的首次突破,從軟件開發工具包的開源到“蜀信鏈”、“桂鏈”的接入,……星火·鏈網在2021年實現了多項新的建設成果。

從1月正式發佈到配套算力平臺的啓動建設,再到其在政務服務、食品追溯、碳交易、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等場景的應用拓展……,長安鏈發展迅速,已經爲多個行業的發展賦能。

從與Quorum、NEAR、Casper、Findora、Corda等全球公鏈、聯盟鏈實現適配,到港澳地區國際門戶上線,再到推出首批“BSN開放聯盟鏈”服務並上線“泰安鏈”和“文昌鏈”,……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在2021年同樣加速了在國內、國際市場的落地建設與應用。

總體來看,中國已經成爲首個真正意義上建立起全國性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國家。此外,基於自主性、安全性、高性能等方面的戰略考慮,中國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持續探索適合本國發展的一條道路。

3.地方政府在推進區塊鏈應用方面的角色變化

2020年,中國各地基於區塊鏈的政務服務平臺頻頻上線;到2021年,更多地方政府開始由單純的區塊鏈應用方向上游延伸,並強化其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方面的引導作用,以推動本地區塊鏈產業生態的進一步壯大。

本年度該主題下的典型案例包括:昆明市區塊鏈賦能平臺正式發佈並進入試運行階段,將助力全市各行業的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江蘇無錫市正式啓用“太湖鏈”管理服務平臺,並計劃到2023年形成一個通用性強、用戶量大的底層平臺,推動形成“3+10+50”區塊鏈產業項目應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與四川公司聯合發佈“成渝鏈”,以形成鏈接川渝,跨地域、跨雲服務、跨底層框架,用於部署和運行區塊鏈應用的公共信息基礎設施網絡。

4.中國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穩定且多元的生態系統

在2021年,除了國家級區塊鏈平臺,更多中國機構密集推出了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服務,例如中移(蘇州)軟件與紙貴科技共同打造的“移動雲區塊鏈服務平臺”、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Conflux樹圖區塊鏈公有鏈系統1.0版”、螞蟻鏈發佈的區塊鏈高速通信網絡BTN、金鍊盟推出的分佈式數據傳輸協議及區塊鏈平臺3.0版本“FISCO BCOS v3.0”、騰訊安全發佈的跨鏈協同治理平臺、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等18家機構共同發起的國內首個開源跨鏈協議——陸羽跨鏈協議、飛槳與百度超級鏈聯合發佈的首款開源產業級可信分佈式AI產品“鏈槳(Paddle DTX)”。

上述平臺涵蓋了區塊鏈基礎設施及其應用的各環節,也適應了區塊鏈技術的快速進步與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這些平臺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在區塊鏈開發與應用方面保持了高度活躍的態勢,中國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也正在形成穩定且多元的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將大幅降低各行業區塊鏈應用的部署、運營與維護成本,並推動區塊鏈技術面向更廣泛行業的普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主要採取了內生性發展的路徑,在面向全球的基礎設施底層服務、開源社區發展、國際化客戶拓展等方面仍然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

5.“區塊鏈+智慧城市建設”:從國內到國際市場的延伸

湖北武漢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市、浙江嘉興平湖市……,在本年度,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城市建設延續着上年度趨勢,繼續從一線城市向更多城市、縣域延伸和下沉。與此同時,隨着區塊鏈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得到驗證,以及相關市場需求的釋放,以IOTA基金會、萬向區塊鏈爲代表的機構已經開始拓展國際市場中的智慧城市建設用例。

6.區塊鏈基礎設施市場格局正在發生快速變化

與衆多新技術的進化路徑一樣,一方面,區塊鏈基礎設施爲區塊鏈的產業應用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隨着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拓展與深入,新的需求不斷產生,競爭與合作同步加速,安全、環保、便捷成爲基礎設施開發商需要持續解決的三個重要問題。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區塊鏈基礎設施市場格局正在產生快速變化:

以太坊仍然是最受歡迎的公鏈平臺,但BNB Chain、Cardano、Solana、Avalanche、Fantom、Polygon等新生代公鏈同樣在快速發展;

區塊鏈應用之間、公鏈之間、聯盟鏈之間、聯盟鏈與公鏈之間的跨鏈需求日益增長,帶動了跨鏈技術開發商的發展;

區塊鏈基礎設施開始與智能合約平臺、身份驗證平臺、機密計算平臺、營銷與激勵平臺、預言機網絡、數據查詢與索引平臺、碳交易市場等區塊鏈服務商建立更多合作,並進行業務集成;

越來越多的區塊鏈平臺宣稱已實現或正在邁向“碳中和”,以應對來自政府部門、環保組織、用戶與公衆等方面的環保壓力;

基於安全、可信數據、環保、吞吐量、可擴展性、交易成本等因素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區塊鏈開發商轉移到了新的區塊鏈平臺;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的分佈式算力平臺在本年度紛紛上線,併成爲一種值得長期關注的新業態……。

總體來看,正是區塊鏈應用市場的發展反過來推動着區塊鏈技術的不斷“補課”與持續進步,以及區塊鏈基礎設施生態的不斷升級。

本文節選自《2022全球區塊鏈應用市場報告》,內容有縮減和改編。以下爲本報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