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聲音、迴應關切!總理三場座談會,有一個共同之處

撰文丨餘暉

10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

此前,4月8日、7月9日,李強兩度和專家、企業家面對面,聽取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

政知君注意到,這三場座談會,都有機器人企業代表出席。‍‍

傾聽市場聲音‍

4月和7月的兩次座談會,分別對應着開局後、年中這兩個重要時間點。

10月的座談會召開前,有一個重要背景——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了下一步經濟工作。

中央謀定方向後,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會議提到,“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注重聽取各方面意見,不斷優化完善政策舉措。”

10月8日,節後第一天,李強與專家、企業家面對面。

李強表示,“在制定和實施政策時注重傾聽市場聲音、迴應社會關切,持續提振發展信心。”

節後第一天,李強總理與專家、企業家面對面

多位國務院組成部門或直屬機構“一把手”也在現場。

包括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央行行長潘功勝,以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等。

多位國務院組成部門或直屬機構“一把手”也在會議現場

10月8日,鄭柵潔和四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一同出席了國新辦發佈會。

發佈會提到,將強化國家、省、市、縣多層級常態化交流溝通,認真傾聽企業意見建議,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三次座談會,都有機器人企業代表出席‍

在10月8日的座談會上,李強強調,穩經濟的關鍵是穩企業。

政知君注意到,總理的這三場座談會,先後有12位企業家出席,他們分別來自不同領域,有光伏製造商,也有高端裝備製造龍頭,還有平臺企業、投資建設集團等。

10月的座談會,發言的企業家包括:

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水利;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遊瑋;

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勇;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左丁。

上述企業中,有供應鏈領域頭部企業象嶼集團,該集團業務領域涵蓋大宗商品供應鏈、城市開發運營、綜合金融服務、港口航運、創新孵化等;也有中國機器人TOP10成員之一埃夫特;還有以國際貿易和金融投資爲核心主業的蘇豪控股集團;以及國內第一家由地方政府發起設立的創業投資機構“深創投”。

一個細節值得關注。

總理的三次座談會,每次都會有機器人企業代表。

4月的座談會上,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顧捷出席。傅利葉智能是一家通用機器人平臺型企業,2015年成立,它們自主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GR-1,從芯片到零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0%。

7月的座談會上,梅卡曼德創始人兼CEO邵天蘭在現場。梅卡曼德由清華海歸團隊於2016年創辦,是全球 AI+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額最高、技術能力最全面、落地案例最多、應用領域最廣的公司之一。

10月的座談會,則邀請了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遊瑋。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高科技公司,於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

公開報道顯示,遊瑋是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受邀參加座談會的。

遊瑋(中間發言者)是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受邀參加座談會

機器人體現了各種現代技術的綜合集成,融合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產業,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水平的重要標誌。

目前,我國已成爲全球機器人科技創新、應用拓展和行業治理的重要力量,相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超400家;是全球機器人第一生產大國和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應用領域加速拓展,工業機器人已覆蓋國民經濟71個行業大類,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入中國經濟發展的血脈,正在加速形成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爲引領的新質生產力。

就在今年8月25日,李強在參觀調研2024世界機器人博覽會時提到,培育更多機器人領域“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堅決治理“三亂”

在10月8日的座談會上,總理還提到,堅決治理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問題。

此前,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爲。

緊接着,在10月8日新聞發佈會上,鄭柵潔提到,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

上述表態,有的放矢,迴應了輿論關切。

企業要發展,必須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趨利執法、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等嚴重問題,是構建良性營商環境的嚴重妨礙。

據媒體報道,當下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個別部門、執法單位把歪腦筋動到了趨利性執法上,企圖“以罰增收”,甚至搞“逐利罰款”,結果導致一些地方的罰沒收入出現畸形增長。

更有甚者,個別司法機關、執法機關,違法違規異地抓捕民營企業家,違規查封、凍結甚至劃轉外地企業和個人財產,此舉被稱爲“遠洋捕撈”式執法,備受外界詬病。

要構建良性營商環境,必須剎住這股歪風!

資料| 央視 新華社 澎湃新聞 人民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