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電動機車政策將兌現 基隆市議員這麼說

基隆市長謝國樑(右)積極推動青年公益電動機車專案,但各黨派市議員對市府政策的推動顯然有許多不同意見。左爲光陽董事長柯勝峰。(張志康攝)

基隆市長謝國樑5日上午表示,青年免費電動機車將於9月下旬開放申請,預估首批將於10月底前交車。同時也將協同合作的業者,在基隆市廣建充電站及換電櫃。但各黨的基隆市議員,對於這項謝國樑政見的兌現,各有不同的看法。

國民黨籍的基隆市議員藍敏煌指出,首先肯定謝市長實現選前承諾的青年電動機車政見,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減輕基隆年輕人的負擔,鼓勵年輕人透過做公益零負擔取得電動機車。一方面幫助年輕人減輕購車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基隆能夠邁向低碳永續的城市,今年採購1.2萬輛電動機車,每年逐步增加意味基隆每年會有更多青年朋友投入公益,未來基隆必定能成爲亞洲最有愛的城市!

民進黨立委參選人、基隆市議員鄭文婷認爲,謝國樑現行補助方案,明顯違反今年6月議會要求「電動車補助方案應不限品牌」決議,完全藐視議會;市府設下多重門檻,「民衆看的到吃不到」,更與選舉時謝國樑主推gogoro政見相去甚遠。

此外,議會備詢時,謝國樑答應保留名額給民衆加價選購中意的電動車,目前也沒看到;謝國樑應向民衆說明政策跳票原因,並公開向市民道歉。

無黨籍的基隆市議員陳冠羽則是認爲,青年公益電動車政策不該只作爲兌現市長選舉政見之用,更需要帶動城市發展。

陳冠羽說,綜觀基隆市交通問題,國道客運通勤困境、道路設計不良、市公車虧損等老問題需解決,112年所編列之交通預算總共才4.3億元,電動機車政策則預計將支出4.5億元!呼籲謝市府應確定市政願景跟重心以及「公益青年就業電動機車補助專案」的施政重點爲何?青年不會因爲一臺電動機車熱心於公益或回饋社會,更不會因此減輕就業、通勤壓力,電動機車政策能完善的施政藍圖是什麼?

陳冠羽指出,若想讓基隆逐步邁向低碳城市,請市府提出城市減碳路徑的具體方向,並將「基隆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送進議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