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人流控管太慢 憂抗疫破功

清明連假風景區人潮大爆滿,迫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祭出曾在表定11處停留15分鐘者,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補救措施。圖爲花蓮大門夜市在清明連假平均每天涌入近萬名遊客。(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日前有不少專家針對清明連假,紛紛警告會是臺灣能否安全度過的一大考驗不料政府卻在連假前鼓勵民衆出遊觀光,與新加坡近期實施的軟性封城相比,國內的人流控管防疫政策,讓不少專家感到憂心封城在臺灣上演。

上週清明連假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及多個地方首長紛紛掛出防疫保證,要民衆安心出遊刺激觀光,結果卻造成墾丁、關子嶺等11個風景區人潮大爆滿,共計150萬人次造訪,迫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祭出曾在表定11處停留15分鐘者,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的補救措施。

相較新加坡,近期同樣經歷清明華人傳統節日,卻是在假期前就宣佈軟性封城的管理措施,所有人員無特殊需求均待在家自主管理。

疾管局長蘇益仁指出,這2周是防疫的關鍵期,政府應當要先對人流、管制進行安排,卻反其道而行;前臺北市衛生局局長邱淑媞也說,根據傳染防治法第37條,爲防止傳染病發生,政府可對特定場所進行管控,但這次清明連假卻沒有,恐怕會讓先前努力防守的成果破功,例如連假後有很多民衆出現症狀需要採檢,消耗醫療人力與防疫物資,也有引爆第三波傳染的可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現在有很多指標個案是無症狀感染,若這類病患曾出遊而不自覺被傳染,讓人憂心。

國內居家檢疫人數衆多,近期還傳出有確診者揪友人家中開趴、喝茶,甚至不少居家檢疫者到處趴趴走,上夜店案例更是層出不窮,對於這些傳播風險,英國祭出餐廳電影院、夜店等娛樂場所暫停營業鐵腕手段,新加坡則實施軟性封城,設定更嚴格的社交距離規範,每戶僅一名人員可外出採購必需品。

周百謙說,臺灣與新加坡的狀況並不一樣,新加坡實施軟性封城,臺灣也許不必實施這麼強烈的手段,但政府應對室內、半室內、戶外的活動明確規範,有哪些場所可籤適當旅遊,哪些又該小心防範,像捷運大衆運輸目前仍無乘載量管制,人們在Pub、夜店等場所更不可能維持戴口罩,這些都應當釐清如何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以及人數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