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旅拒收35歲以上住客 激起年齡焦慮

陸青旅拒收「35歲以上」旅客入住話題衝上熱搜。圖爲年輕旅客在河南一間膠囊式賓館裡體驗。(示意圖/中新社)

北京市內多家青年旅舍拒絕接待35歲以上入住,引發大陸網友關注。有個別認爲,之所以叫青旅,就應限制年齡,保持青旅風格和活力;但大多數人認爲,青旅不該限制旅客年齡,並表示此舉涉嫌年齡歧視。甚至擔心,這種限制消費者年齡風氣,會蔓延到其他消費場所。

中新網報導,大陸有不少青旅限制旅客入住年齡。大部分不允許18歲以下單獨入住,年齡上限要求各不相同,有40歲、50歲或60歲以下,有的相對嚴苛,超出35歲拒不接待,商家迴應,設置年齡限制主要是出於作息及安全問題等考慮。

中新網分析,說到底,「青旅拒接35歲以上的旅客」話題衝上熱搜,看似「只有年輕人才能享有低價消費特權」的不滿,其實激起的,還是人們內心深處普遍的年齡焦慮感。

不能忽略的是,青旅除了低價,還有一項特色─入住旅客以「揹包客」居多。他們年齡不分大小,來自天南海北。而青旅能夠提供足夠的公共空間,滿足這些「揹包客」旅途中的社交需求。

他們入住青旅不爲低價,是爲結識有趣的人,是爲組旅遊搭子,這種旅遊愛好與年齡無關。經常入住青旅的人都清楚,「揹包客」年齡越大越有故事,不同年齡段旅客互相交流、碰撞,反而使得旅程更精彩。畢竟,「旅行中,最美的風景是人」。

中新網認爲,青旅拒收「35歲以上」旅客入住話題衝上熱搜,喚起了潛藏在大衆內心深處普遍的年齡焦慮感。在工作、生活如此快節奏的今天,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多少都帶有些「年齡焦慮」。無論什麼話題,貼上年齡標籤,便會引起極大社會關注。

前不久,「逆社會時鐘」話題衝上大陸熱搜,與這個話題背後的社會心理,其實是一體兩面。在這個話題下,不少人敘述了自己不同於主流社會的生活方式,能夠看到他們突破刻板印象的勇氣和努力。

無論是「逆社會時鐘」,還是表達青旅對年齡限制的不滿,歸根結底還是大衆對於「人生有無限可能」的追求,以及對於「什麼年齡就做什麼事」「過了那個年齡就不能做什麼事」的不認可,本質上還是生命活力的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下大陸社會,「35歲」已成爲敏感年齡。每個人都會老,是這個話題下人們的深層憂慮,而每個人都不想在老的那天,因爲年齡成爲那個被拒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