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牛,估值超200億

AI大模型火熱,帶動着資本蜂擁而至。包括智譜在內的頭部AI創業公司成爲資本的寵兒。

今年3月,智譜剛剛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由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參與投資。隨後不到兩個月,智譜又在6月初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爲中東石油巨頭沙特阿美(Aramco)旗下風險投資部門管理的基金Prosperity7,融資金額達4億美元。

此輪融資後,智譜估值達到約30億美元,成功躋身200億俱樂部,也成爲第一個獲得國外基金機構融資的國內AI獨角獸。包括美團、阿里、騰訊在內的互聯網大廠則早已入局其中。

智譜AI的清華系背景,以及其技術路線上獨有的自研路徑,讓這家明星AI公司能夠短時間內獲得投資者青睞,估值暴漲;然而深諳“商業化”的智譜也明白,當下市場之爭已從模型之戰來到商業之戰。

在資本的簇擁下,得到融資的智譜要加速狂奔,進而穿越眼前的混沌,成爲AI時代裡耀眼的存在。

焦點

對於智譜短時間內斬獲兩輪融資,業內似乎並不意外。它自成立以來,一直是資本的寵兒。

智譜2019年誕生於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的黃浦軍校“清華”,由清華KEG(知識工程實驗室)孵化而來。CEO張鵬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研究方向爲知識圖譜。董事長劉德兵師從高文院士,是曾任清華數據科學研究院科技大數據研究中心副主任,總裁王紹蘭爲清華創新領軍博士。

幾乎在成立之初,投資者就將智譜列爲優質投資對象,認爲其“有人、有技術、有客戶”。

2023年,大模型的爆發,阿里、騰訊、美團等互聯網大廠迅速入局,成爲智譜的新股東。去年10月,智譜宣佈,公司累計融資已經超25億元。參與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爲基金管理人)、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爲、Boss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等多家機構及包括君聯資本在內的部分老股東跟投。

在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看來,在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大廠爲核心的新一輪融資中,大廠押注AI獨角獸,除了分散風險的考慮之外,還有生態建設方面的考量。

反觀智譜今年完成的兩輪融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有着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合夥)背景,Prosperity7則爲外資。

中歐資本董事長張俊博士認爲,海外資本投資中國AI公司,主要還是分散投資的考慮。“如今國際上的AI玩家主要就是中美兩家,作爲投資者,爲了規避風險,肯定要兩邊分別押注。”

Prosperity7官網信息顯示,Prosperity7的基金規模已從10億美元增加到30億美元。基金將主要用於支持全球早期到成長期企業的顛覆性技術,推動下一代技術和轉型商業模式的發展。自2020年成立以來,Prosperity7已在全球投資了40多家公司,涉及企業科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B2B、消費科技和醫療科技等多個前沿領域。

“如今國內大模型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張俊博士說,“中美大模型差距3年左右時間,投資人會更傾向於去選擇頭部明星公司。”

智譜能夠獲得投資者青睞,也在於其目前是AI五小龍中最熟悉商業化的一家。

“智譜在to B上做得很好。”一位AI創業公司負責人如是說道。

智譜總裁王紹蘭曾表示,“智譜從成立起就擁有To B基因”,團隊一直是“一邊研究技術、一邊開拓市場”。

2023年2月,智譜開始組建商業化團隊,招攬了前大搜車CTO、連續創業者張帆負責商業團隊。此後,智譜不曾停止商業化的努力。

官宣累計獲得25億元融資後不久,2023年10月,智譜推出“Z計劃”,招攬AI創業者和開發者,構建生態。今年2月,智譜推出針對智譜清言個性化GLM智能體的創作者激勵計劃,以更好支持開發者的技術和商業實踐。

儘管拿到鉅額融資,但對以AGI爲目標的智譜而言,或許還遠遠不夠。

行業內流傳着張鵬的一句名言:“25億元的融資根本不夠,不管融多少、掙多少錢,都是通向AGI這條路上的盤纏。”

突圍

成爲投資界的焦點,並沒能讓智譜脫離大模型行業普遍的焦慮。

今年5月,一場聲勢浩大的價格戰迅速席捲大模型行業,其中就包括智譜。

5月11日,智譜AI宣佈,入門級產品GLM-3 Turbo模型調用價格從5元/百萬tokens降至1元/百萬tokens,降幅達80%。6月5日,智譜AI再度降低GLM-4系列的價格,將Air版的價格將至1元/100萬token;GLM-4-Flash版本最低價降至6分錢/100萬tokens。也就是說,一年多時間價格下降了近1萬倍。

這是一個有些不一樣的選擇。在AI五小龍中,智譜和Minimax是唯二兩個投身價格戰的玩家。

對於價格戰,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曾直言:“這是巨頭間的遊戲,百川智能別摻和進去。”零一萬物董事長兼CEO李開復也認爲,瘋狂的價格戰是“雙輸”打法。其團隊不會貼錢、賠錢做生意。

“價格戰其實有違商業邏輯,”一位AI創業公司的合夥人表示,“通常情況下,一家公司想要盈利,肯定是定價越高越好,回本週期也就越短,降價意味着回本週期被拖長。”

張鵬並非不知道市場對價格戰的質疑。在最近的開放日上,張鵬就表示,智譜的降價,並不是簡單的價格戰,而是通過技術的創新來實現應用成本的持續降低以及客戶價值的持續升級。

更早之前,他曾表示,智譜商業化最大的攔路虎還是技術。如果智譜真已經做到了GPT-4或者GPT-5的水平,很多商業化上的問題,如效果不好、價格高昂,甚至連商業模型都不用再考慮,只提供API就行。

然而,有別於其他行業,大模型的技術迭代意味着瘋狂的資源投入。除了軟件技術層面的人力成本,算力和數據資源等訓練成本更爲昂貴。

公開資料顯示,GPT-3僅訓練一次的成本就高達140萬美元,對於一些更大的LLM,一次訓練成本介於2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之間。OpenAI想要奔赴AGI,還存在千萬億美元的缺口。

隨着數據資源的短缺,算力資源的匱乏,底層結構的侷限,大模型的升級迭代正在放緩。即便如OpenAI這樣的公司也開始步入瓶頸期,GPT-5的發佈一再推遲。

投資市場也開始變得急躁。

一位AI創業公司負責人向華爾街見聞表示,明顯感覺大模型行業的窗口期在縮短,最多2-3年窗口期就會過去。這意味着創業公司必須儘快找到商業路徑,將投資轉化爲收益。

郭濤也向華爾街見聞證實:“現在初創公司拿到第一筆投資很容易,但90%以上都很難拿到第二筆。”

數據顯示,AI行業的投資規模和數量正在減少,資本更多地嚮明星企業聚攏。

《2023年人工智能行業現狀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AI領域投融資數量和總額都在下降,其中投融資數量同比下降38%,融資總額同比下降70%。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則顯示,2023年中國生成式AI行業投資事件數量爲137件,投資金額218.41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月之暗面、智譜AI、Minimax、百川智能和另一萬物這幾家AI獨角獸獲得的融資金額就超100億元。

貼近“商業化”,也意味着來自行業的壓力將更清晰地傳導到智譜身上。

今年6月5日的開放日上,智譜COO張帆反覆強調,“企業對模型成本變得敏感”。在大模型成本居高不下的當下,智譜顯然意識到價格對於B端用戶的吸引力。張帆認爲,價格也是快速推動智譜前往API的必要路徑。

當行業掀起價格戰局,試圖用價格換市場的時候,率先探索商業化,聚焦B端用戶的智譜,需要儘快從中突圍。

但似乎,智譜並未放棄AGI的夢想。官宣降價當天,智譜在其應用智譜清言中推出了001號智能體員工老羅,探索智能體的商業化之路。於此同時,如何將大模型轉化爲生產力,成爲智譜商業化故事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