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沽河整治 促萊西經濟升級

今年大陸北方降雨量大減,大沽河整治後發揮蓄水功能,大大減輕旱象。(記者許昌平攝)

萊西市各式果品衆多,是發展觀光果園等休閒農業的好地方。(記者許昌平攝)

今年有聖嬰現象,專家警告大陸可能呈現北旱南澇,山東省青島市至今降雨也大減,但是歷時3年多的大沽河綜合治理工程日前完成,大沽河的新建攔河壩的蓄水功能己經發揮抗旱功能,同時,大沽河整治也爲青島下屬的萊西市帶來轉型升級的契機。

大沽河是膠東半島最大河流,古稱姑水,發源于山東煙臺市的山中,最後流入膠州灣,全長180公里,又被稱爲青島的「母親河」,2011年8月青島市政府全面啓動大沽河治理工程,目前,大沽河全線已完成堤防填築228公里,整修河道護岸257公里,使這條河的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水質也大爲改善。

而此次整治工程中,在大沽河沿岸新建(改建)9座攔河壩,與原有10座攔河閘壩實施梯級攔蓄,使大沽河的河道水面擴大了一倍──由21平方公里增加到40平方公里,新增攔蓄水量44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一座中型水庫的容量。特別在今年降雨較少之際,發揮了蓄水功能。

這9座攔河閘壩,包括了萊西段的7座,其中早朝攔河閘,馬家會閘壩、西張家寨閘壩等幾道大閘蓄水量近千萬方。特別是早朝攔河閘控制的水面面積達155萬平方公尺,蓄水量380萬立方公尺,對沿岸發展板栗園、山楂園等果園種植很有利。

萊西位於青島的北部,又有青島的「後花院」之稱,大沽河綜合整治在豐富水源的同時,也促進了萊西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和升級。萊西本來就是水源豐富的地方,大沽河畔向來是農業的「菜園子」,河水灌溉滋潤着兩岸萬畝良田,攔河閘壩又爲沽河街道蓄起了更多的水,有力推動了當地種植業向現代農業、休閒農業轉型。

根據青島市政府的規畫,未來將把大沽河流域建設成現代農業產業聚集帶,目前已有大沽河萬畝果品生態園區、山後韭菜生態休閒農業園等,以果品採摘爲特色,帶動流域旅遊產業,發展特色旅遊。

加上剛舉辦過「2015世界休閒體育大會」,爲配合攀巖、自行車、釣魚等賽事,也讓萊西建設了一批國際級的場地,都使得萊西的休閒旅遊產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