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藉口“無效社交”斷了親緣

原標題:請別藉口“無效社交”斷了親緣

蘇軾的詩作《題西林壁》留下“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絕句。甲辰龍年的春節接近尾聲,關於春節的闔家歡樂祝福,又有幾人識得其真面目?

從三亞機票近萬元,不難知道現在的春節變成了旅遊節。旅遊景區越熱鬧,出行者和家鄉親人的關係越是淡薄,血緣語境中的“闔家歡樂”,遂被異化成旅遊語境中的“自我之樂”。

這樣的“自我之樂”多了,衍生出新的問題:傳統春節的走親訪友活動少了,親戚間的關係面臨瓦解的考驗。

據光明網報道,2月13日大年初四,關於“農村悄然出現以家庭爲單位的斷親”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一衆網友紛紛留言,話題閱讀量破億。

農村歷來是保留傳統文化的沃土。當農村家庭“斷親”成爲現象時,預示着中國傳統社會的血緣關係維繫處於緊張之中。

每個家庭都無法孤立地存在於社會中,總有若干個血緣方面存在千絲萬縷聯繫的家庭與之保持着聯繫,這樣的聯繫通過逢年過節的彼此走動得以維繫。春節期間,血緣關係方面的斷親現象,表明由血緣塑造的親情社交遭遇危機。這樣的危機牽動着無數人的神經,成爲社交媒體上的熱點話題也就不足爲奇了。

在微博上,關於走親戚太煩不如斷親,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聲音是老人建議子女按照習俗走親戚遭到拒絕,網友們議論紛紛:“走不走的吧!你說得非常對,你好怎麼都好,你不行親戚也不叼你,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老祖宗早說明白了。”“走親戚是無效社交,不如跑兩單外賣。”“並不是,好的家庭關係產生的親戚會互相關心幫助,壞的關係就是像你這樣的,你覺得無效,別人也覺得你沒用。”

一種聲音是曾經的遭遇決定親戚關係的存續與否:“我表哥欠賭債那幾年,親生父母都斷絕關係了,還指望別的親戚管他?”“你這個案例帶偏了方向。”“欠賭債,不會有人幫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更多的聲音並不贊同動輒就斷親的觀點:“親戚關係都不願意去經營好,更何況事業和生意上的人呢?於是也就發不了財成不了事,更沒人理。”“你錯了,這得看你親戚是什麼人。”“經營人際關係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能力。”“網絡上一堆動不動就斷親的。”

功利主義思潮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最爲深遠,同樣也影響到血緣塑造的親緣關係的維繫。功利主義者在與人交往中,於己沒好處的關係是不願意保持交往的,因爲你沒法給我帶來益處,跟你交往自然顯得多餘。

所謂“無效社交”,不過是用利益計算的方式評價交往動機,“無利不起五更”,不能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好處的社交,自然屬於“無效社交”。對於極端功利主義者,不僅非血緣關係者的社交浪費時間和精力,就是血緣關係的親戚間,既然你對我無用,我爲何要跟你保持親戚關係,不如趁早了斷這種緣分。

人類的高貴,在於可以超越物質利害,建立道德關係。道德要求尊重每個人,這是人對他人負有的一項義務。尊重不是索取,而是一種平等的存在和非功利的友誼。我們無法否認自己的血緣,因而也就無法否定存在血緣關係的親戚。如果春節在老家,卻拒絕與存續着親戚關係的人聯繫,這樣的“斷親”在道德上面臨着被指責。如果藉口“無效社交”拒絕與親戚來往,這樣的斷親就是沒有基本道德格局做出的非理性選擇。

人生在世,血緣關係是上蒼的恩賜,不妨珍惜這份親緣,善待這份親緣。將保持親戚關係作爲一項道德責任來呵護。假如一個人與自己的親戚都不能保持應有的交往關係,無法想象他的人生舞臺怎能開闊得起來?(劉海明)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