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家暴男性被害人通報 10年增1成

衛福部家庭暴力通報統計,包括婚姻、離婚及同居等親密關係暴力中的男性被害人在2011年時僅佔11.5%,但去年已增爲21.7%。(示意圖/shutterstock)

有某網紅近日說出自己遭妻子家暴情況,據衛福部家庭暴力通報統計,包括婚姻、離婚及同居等親密關係暴力中的男性被害人在2011年時僅佔11.5%,但去年已增爲21.7%,10年來已增加逾1成,衛福部官員說,近來民衆對家庭暴力意識擡頭,而助人者的觀念也漸漸認識到如男性等「非典型被害人」,纔會使男性家暴被害者通報人數及比率上升。

據統計發現,2021年全年的家庭暴力通報達11.8萬餘件,其中包括親密關係暴力達5萬3408件、兒少保護2萬872件、虐待長輩也有1萬6000餘件;若僅檢視親密關係暴力中,2011年時男性被害人通報爲5672人,但2021年時已達1萬1592人、成長逾2倍。

臺灣大學社工系教授王麗容說,東方文化會貶低對外求助男性的社會形象,社會氛圍也要求男性隱忍,且男性被害人多數爲受到不易舉證的精神暴力,相對於女性被害人多爲較易舉證的肢體暴力而言更難提出相關證明,但近年臺灣的社會氛圍改變,包括對家暴被害者去刻板印象,讓男性願意述說自己的痛苦,使我國親密關係男性受害人通報比率上升。

王麗容建議,政府也應訓練社工瞭解男性,在受害歷程應該獲得的協助是什麼外,也要訓練助人者的敏感度。

「家暴不只肢體暴力」,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副司長郭彩榕表示,精神暴力、經濟控制也是家暴的範疇,而過去受到文化等因素,導致我國男性家暴被害者通報比率較少,但近年民衆對家庭暴力意識擡頭,導致男性願意通報比率增加,而衛福部也指導「助人者」不要再侷限於「典型被害人」,及早協助纔是最好的方法,家暴的協助也不分性別,只要是家暴被害人就提供心理復健、法律扶助等資源。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有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