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連智月刊引關注 臺灣出版界力挺幼兒紙本閱讀

陪伴幼兒長大的《巧連智月刊》創刊至今已35年,今無預警宣佈於3月1日起停止受理新用戶及原有用戶續訂。(圖/讀者提供)

巧連智月刊恐消失引起育兒家長關注。(取自巧連智官網/李怡芸臺北傳真)

《巧連智月刊》宣佈將進行事業策略調整和月刊商品轉型,紙本恐消失引發家長關注,不少家長更搶在3月1日前以新訂戶搶購。

不少家長和出版人憂心兒童雜誌未來將在臺灣消失,長期深耕幼兒教育與童書出版的信誼基金會以2022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指出,據分析,倚賴數位閱讀的孩子,閱讀力恐不如閱讀實體書的孩子,且在網路資料搜尋與運用能力上,也優於依賴數位閱讀的孩子。

信誼出版社指出,對嬰、幼兒來說,透過紙本的親子共讀,不僅僅只是閱讀,更是親子間親密關係建立的橋樑,也是幼兒接觸環境、認識世界的開始。認爲幼兒閱讀不妨透過親子共讀進行,透過書籍內容的詮釋、問答與對話討論,奠定孩子學習的基礎,以及探索世界的動機和好奇心。

出版人林彥傑分析,巧連智的冏境反應了紙本雜誌沒有新收入模式的難處,原有模式的收入規模則是愈來愈小,以巧連智而言,雖然附送的貼紙、玩教具是爸媽最愛的育兒神器,但也有最低印量的要求,否則單價就高到嚇人,在訂戶量日縮的現在,附近的玩教具也可能是成本的一大負擔。此外,若家長開始習慣拿APP或YT影音育兒,就很難期望幼兒願意靜下心來玩巧連智。

小魯文化執行長沙永玲表示,會更加強紙本童書的推廣,「小小孩還是要擁有翻閱紙本的手感和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