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殘劑 學者憂衍生特權黃牛

新北市爲落實批發市場防疫穩定豬肉供應,協調三重聯合醫院成立機動檢隊26日進駐肉品市場,市場工作人員快篩陰性後,在醫護指引下排隊疫苗。(趙雙傑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佈開放18歲以上民衆可施打新冠疫苗殘劑,引發各縣市出現「殘劑之亂」,指揮官陳時中昨在記者會表示歉意坦言實施起來困難。只是殘劑亂象無解,學者擔憂在殘劑杯水車薪,政府又無公開透明的預約系統下,將形成「遍地殘劑,遍地特權」,屆時恐衍生殘劑疫苗黃牛市場的現象

基層診所 怕成出氣包

中央開放疫苗殘劑施打後,有人幸運獲得施打,也有人因沒排到而失落,更多的是各地民衆的不滿,以及基層無奈中央只拋出一句話,卻沒給出清楚細則、累死大家。很多基層診所不諱言剉咧等,因爲殘劑沒有公開透明的施打規則及預約系統,不僅他們淪爲民怨出氣包,還擔心被檢舉淪好心肝診所私打翻版。

昨日疫情中心記者會上,陳時中表示,殘劑問題大家都很困擾,他很謝謝醫護人員的辛苦,並進行相關的造冊。

他強調,

能來接種的一定是殘量,所以要就近前往,否則太大範圍,民衆報名了也來不及。

杯水車薪 恐淪公關

外界指責「殘劑之亂」是中央只用一紙行政命令卻沒配套,他說,若規定太細,就達不到原本要讓殘量運用效果,對此增加醫護人員負擔,他感到很抱歉,但實施起來也有困難,對民衆確實也很困擾。

臺灣大學國企系教授陳厚銘指出,施打疫苗僧多粥少,殘劑杯水車薪,倘若沒有公開透明的預約系統,很容易讓殘劑疫苗淪爲特權下的「公關品」,形成「遍地殘劑,遍地特權」的現象,讓政府的用心美意大打折扣。

由於想打殘劑疫苗需求衆多,市場已傳出有需求者不惜高價私下尋求管道尋找施打機會,陳厚銘擔心,殘劑疫苗黃牛市場將會應運而生。

如以經濟學原理解釋,既然黃牛市場避免不了,不如由政府來坐莊,將殘劑黃牛巿場轉化爲疫苗彩券,不謹公開透明,也可將盈餘用來紓困。

快補足疫苗 纔是王道

陳厚銘說,目前疫苗施打亂象,歸根究底,主要還是疫苗不足的問題,不管疫苗的分配、施打優先順序、以及殘劑的候補安排,都難以盡善盡美,徒增對立與特權的產生,唯有儘快獲得足夠疫苗纔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