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法國造船廠 偷五艘飛彈快艇

薩爾3型(SAAR 3)飛彈艇,艇上好幾個「箱子」裡頭裝的就是以色列自制的加百列天使飛彈,我們中華民國海軍也熟悉,引進學習並略作改良,就是海軍雄風1型飛彈。(圖/以色列造船廠)

前言:以色列情報與特殊任務局,簡稱「摩薩德」(Mossad),其高超的諜報能力,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英國軍情6處(MI6)、蘇聯克格勃(KGB)齊名,並稱爲世界4大間諜組織。這次以巴衝突,摩薩德已放話將展開全球獵殺,血洗幕後策動的哈瑪斯分子。以色列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不能與其他大國相提並論,但摩薩德卻在幾十年間,策畫出好幾件藝高膽大的行動,包括綁架納粹戰犯艾希曼、竊取法制飛彈快艇、誘得MiG-21戰機,及竊取法制幻象5型戰機藍圖等。這些實例也成爲多部諜報電影的靈感來源,而真實故事遠比劇情更精采。

1965年,以色列委託法國瑟堡造船廠,建造12艘薩爾3型快艇,其中7艘順利交付。1967年6月,以色列主動攻擊埃及、敘利亞、約旦,短短6日之內,佔領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與西奈半島,史稱「六日戰爭」。雖然以色列獲得全面勝利,法國對於以色列的作法非常惱怒,決定實施武器禁運,不再交付剩下的5艘快艇。

以色列政府不願與法國陷入外交糾葛,持續與法國進行外交談判,但是以色列國防部駐巴黎採購團團長雷蒙退役上將,仍決心將剩餘的5艘艦艇偷出,以補足以色列海軍的實力,這項計劃獲得摩薩德的同意,雙方擬定出一套竊船計劃,代號「諾亞行動」(Operation Noa)。

雖然法國不想交付快艇,但是爲了損少虧損,瑟堡造船廠在禁運期間,持續盡責建造5艘快艇,期望會有買家來收購。雷蒙上將利用船廠急於脫手的心理,派人佯裝成一個船廠無法拒絕的買主。很快的,雷蒙找到了合作對象,這是一位同情以色列的挪威石油富商,他願意在奧斯陸成立一家虛擬公司 ,然後以色列特工就以公司高層的名義,與瑟堡船廠接洽購船事宜,並且學習如何駕駛,計算需要多少油料。

爲避免夜長夢多,雷蒙決定在1969年聖誕節前夕,偷回這些快艇。當時港口安全的警覺性最低。以色列水兵着便裝,分批飛往巴黎,然後搭火車前往瑟堡,原本在船廠裡走動的「石油公司購船人員」,藏身到甲板之下。

以色列劃定了一條3000公里的逃亡路線,並在比斯開灣和地中海沿岸,部署了補充油料的貨輪,還有一些支援船,萬一快艇出事可以立即救援。

行動當天,地中海出現9級大風,船員只能待命,直到凌晨2點,風勢才略有減弱。雖然此時面臨逆風,但是至少能夠離港,5艘快艇魚貫駛出碼頭,行動總指揮雷蒙卻沒跟着去,萬一出現外交爭執,他要在法國善後。

這些船隻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航行,險象環生,其間曾經迷失方向,但最後他們全部成功在葡萄牙海岸附近匯合。由於是聖誕節假期,離開兩天後才被當地記者注意,這種偷竊行爲引起國際轟動。一些新聞記者租下飛機,想要尋找逃跑艦隊的航向,但是他們沒有找到,因爲雷蒙散佈的假情報,故意提到阿拉斯加或是巴拿馬,是可能的目的地。

憤怒的法國國防部長在內閣會議上提議派空軍攔截,但龐皮杜總理決定不處理。當艦隊經過英國殖民地直布羅陀時,英國海軍哨所發出通訊「哪支部隊?」逃亡艦隊沒有迴應。當他們抵達克裡特島時,以色列幻象3戰機在空中護航,搖動機翼表示歡迎回家。

這12艘快艇隨後加掛飛彈,1973年10月初,快艇部隊完成演習正式成軍,這些艦艇在贖罪日前夕返回海法,就在第二天,贖罪日戰爭爆發,12艘飛彈快艇在海上擔任打擊阿拉伯聯軍運補船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