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COP28 臺達分享內部碳定價

臺達30日宣佈將參與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8),左起依序爲臺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幹、臺達品牌長暨臺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臺達永續長周志宏。圖/鄭淑芳

排碳有價時代即將到來,臺達30日宣佈將參與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8),響應大會主題,屆時將攜手國際工商組織、氣候意見領袖,於官方談判區(Blue Zone)舉辦周邊會議,分享臺達內部碳定價如何結合管理機制來幫助企業減排。

氣候變遷署日前表態,將以2024年全年排碳量作爲計費基礎,並於2025年開始向全臺500多家排碳大戶收費,臺灣排碳有價時代正式到來,碳費收取在即,但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臺達卻早在2014年就着手導入「影子價格(Shadow Price,指的是心中有碳價,但並未真正向內部收取碳費)。

臺達的影子價格設置最早由中國起步,之所以相中中國?臺達品牌長暨臺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指出,系因臺達當時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自然也是臺達最重要的排碳地區,不過,當時碳定價訂得很低,僅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0元人民幣,2016年臺達跟進將影子價格推進臺灣和泰國,其中臺灣訂的稍高,爲50美元,中國和泰國僅分別爲5.1及9.6美元,直至2017年,才首度將影子價格統一訂爲50美元。

尤有甚者,臺達爲達成升溫控制在1.5度C內的目標,決議自2021年起,正式在內部推行「內部碳費機制」,並根據全球製造廠區的內外部碳成本,像是法規罰金、依照特定碳交易市場(ETS)設立排放交易價格等方式,將內部碳定價一舉調高爲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300美元。

郭珊珊笑說,時至今日,在國際會議上提及臺達內部碳費訂在300美元時,與會嘉賓還是會忍不住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