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大校長吳重雨發表口述歷史新書 魏哲家到場祝賀

陽明交大出版社新書《無我心寬:吳重雨口述歷史》,26日舉辦新書發表會,請到前交大校長吳重雨(右一)現場導讀,包括前交大校長鄧啓福(右二)、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右三)和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右四)皆到場祝賀。(王惠慧攝)

陽明交大出版社新書《無我心寬:吳重雨口述歷史》,26日舉辦新書發表會,請到前交大校長吳重雨現場導讀。(王惠慧攝)

陽明交大出版社新書《無我心寬:吳重雨口述歷史》,26日舉辦新書發表會,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到場祝賀。(王惠慧攝)

陽明交大出版社新書《無我心寬:吳重雨口述歷史》,敘述首位完全由交大培育的前交大校長吳重雨成長、求學到帶領團隊開創臺灣生醫電子願景的過程,26日舉辦新書發表會,請到吳重雨現場導讀,包括臺積電總裁魏哲家、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前交大校長鄧啓福皆到場祝賀。

26日新書發表會上,吳重雨帶着夫人親臨現場,包括嘉義中學也特地組團來參加,另包括多位吳重雨過去的同學、學生也都到場祝賀,開場由樂團帶來《謝恩讚美歌》、《皇家煙火》演奏,現場宛如大型師生聚會,氣氛熱鬧溫馨。

陽明交大指出,吳重雨是首位在交大從大學部一路完成博士學位,由交大完全培育的交大校長,在任內擴大國際合作,引領交大邁向國際頂尖,他創立的「307實驗室」是臺灣最早投入IC設計的實驗室,爲培養臺灣高階IC設計人才的搖籃。

1991年吳重雨借調國科會工程處處長期間,負責推動國科會首次產學合作併成立「晶片設計製作中心(CIC)」,奠基臺灣IC設計產業里程碑。1990年代初期,吳重雨轉往仿生晶片研究,第1次將仿生以IC實現,踏上「生醫電子」領域研究的漫漫長路。

至2000年以降,吳重雨開始帶領跨領域團隊打造人工視網膜與癲癇控制晶片,開創臺灣生醫電子願景,2020年從學校退休後,投身業界率領創新公司,致力於將研究技術產品化,持續實現能造福患者的夢想。

吳重雨在導讀時指出,這本書與紀錄者討論40、50次,經歷3年完成,書中從他小學談起,到他念嘉義中學、交大一直到研究所,跟着吳慶源老師學習,認真做實驗,他也回憶有次老師帶他們「走過南橫」,而當時一起學習的魏哲家,如今已是世界知名的臺積電總裁。

吳重雨說,從IC設計一路走到生醫,很高興這段過程最後成書出版,見證交大當年半導體IC設計方面的貢獻,圖書館也發起募款計劃,從307實驗室開始,盼有計劃的保存歷史資料,另外,寫書過程也讓他想起一路走來幫助過他的人,他始終懷抱感恩、感謝。

魏哲家致詞時說,這個時間出來講話時間點較敏感,但同時間競爭大位者在辯論,不認爲有記者會來,他說1975年碩士班就與吳重雨認識,當時他碩一,吳重雨是碩二,他的學問很深「很明顯高出我一截」。

魏哲家說,當時跟着吳慶源教授做學問,跟一大堆高手在一起,也打趣說「還好那些高手都沒加入臺積電,否則今天台積電總裁就不姓魏」,此話一出讓臺下聽衆笑開懷。他說,吳重雨不但學問高、做人修養也好,從未看過他疾言厲色。

魏也提到,實驗室的同學都很努力做實驗,因吳慶源教授每次都要點名,但吳重雨是發自內心的努力,他也回憶,當時晚上風雨交加,半導體實驗室就會停電,一停電大家就會趕緊衝到實驗室,按次序重啓設備,沒想到吳慶源教授竟然也在,但在實驗室養成努力的好習慣,同學們延續在做事、做人方面。

魏哲家說,吳重雨希望他也寫回憶錄,「我纔不敢」,要等續集(指張忠謀自傳)出來,而且以後把資料輸進ChatGPT會很好用,他也說每次出來演講有2大任務,要能爲公司帶來業務,不然至少也要有人加入臺積電,他也不忘「廣告」不只IC設計,Processing Technology(製程技術)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