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參謀總長:臺灣意志力越渙散 越鼓勵北京大膽行動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右)12日出席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所舉辦之指南政策論壇「驚濤駭浪中的自由:臺灣準備好了嗎?」。(陳冠宇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12日表示,意志力可彌補裝備武器不足,臺灣的意志力越渙散,越鼓勵北京採取大膽的行動,因此未來的國家領導人,需要團結意見分歧的國民,並展現防衛決心。

美國前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近日訪問臺灣,他12日出席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所舉辦之指南政策論壇「驚濤駭浪中的自由:臺灣準備好了嗎?」時表示,高昂的保家衛國的戰鬥意志,可以成爲保衛和平的一種威懾力量。

同場的李喜明對博明此說表示同意,也認爲這方面恰是臺灣最需要補強之處,更是花費最少的方法,但卻也相當困難,因爲臺灣有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李喜明強調,臺灣的意志力越渙散與害怕,反而越鼓勵北京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他認爲,無論未來何人擔任國家領導人,團結意見分歧的國民、展現防衛的決心很重要。

李喜明指出,臺灣現在最重要的是軟體上的缺陷,即對戰爭的認識。他解釋,臺灣面臨戰爭有三個選項:預防戰爭、嚇阻戰爭、打贏戰爭。他認爲最重要的是嚇阻戰爭,建立自己的力量,讓北京覺得打仗會損失慘重且沒把握,如此就能獲得和平,「只有備戰才能避戰」。

李喜明補充,嚇阻與威脅北京的同時,還要給予「保證」,後者是「不打我就不會損傷你的主要利益」、「沒事不要去戳那隻熊」,但「保證」說起來容易,就政治選舉因素而言,卻不容易實行。

至於臺灣「爲何而戰」、「爲誰而戰」的問題,李喜明認爲也需要有一些論述。他建議可表述爲「爲了生活、爲了民主制度、爲了人的尊嚴與價值而戰」,而非爲血緣文化而戰,但也不需全盤否定這些血緣與文化,而要給大陸作一個例證,「臺灣人活得非常驕傲」,並朝「理念與價值」方面努力,讓意識形態不同者可以更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