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福州這個深山小村莊竟能挖到寶“貝”!

在閩江下游東岸,有一處蘊藏四千年海洋文明的村莊——小箬鄉湖柄村。今天我們一起去湖柄村,看一看這個村莊的振興之路↓ ↓ ↓

湖柄村,地處小箬鄉西南部,閩江下游東岸。踏入村莊,可見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頗有一番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韻味。

行至牛頭山腳下,一處名爲“箬江藍”的新式建築佇立在旁。安靜清幽的環境裡、約上三兩鄰里好友,泡上一壺茶,便可在這兒暢談許久。這在幾年前,都是未曾想到過的畫面。

“‘箬江藍’的意思是,‘箬’是小箬的‘箬’,‘江’是我們位於閩江邊,‘藍’是代表海洋文明的海洋的藍。這裡是我們用舊村部改造出來的。原來的村部年久失修,改造後周邊村民的生活就變得更豐富了。”湖柄村黨支部書記林堅說。

鄉村茶館、書屋、民宿……眼前這個二層建築,承載着湖柄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在它周邊,也發生着日新月異的改變。拓寬的鄉村主幹道讓回鄉的路變得便利,悄然出現的涼亭串聯起村莊景觀帶,兩處池塘更是成爲夏日賞荷好去處。恰到好處的改變,讓湖柄村貌煥然一新。

“變化非常大!那時候沒有路燈,還是土路,下雨天非常不方便。經過這幾年的改造,現在到處都是水泥路,路邊的綠化也多了,空氣也好了。”村民們紛紛表示,近幾年來,村裡發生很大變化: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寬敞的道路……這些切切實實的改變,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牛頭山遺址埋藏的海洋文明,成爲湖柄村鄉村振興發展的文脈優勢。它位於湖柄村後東側,1979年首次發現,1989年被列爲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時間上,它縱跨3000多年,上溯夏商時期,下至新石期晚期,保存着青銅器文化、海洋文化的獨特印記。

“這些就是貝殼,我們剛剛走上來的路上也是貝殼,隨處可見。這裡的貝殼斷層最高有2米,平均都有幾十釐米。大概有1萬平方米的範圍。”林堅捧起山路旁夾雜着貝殼的黃土向記者介紹。

文明的賡續需要人們精心守護。牛頭山海洋文化館改造項目,就將承擔起這份“殊榮”。場館位於牛頭山山頂,由湖柄村舊小學進行改造,將設海洋歷史變遷室,青銅器時代室等,對鄉村文化進行深度挖掘,讓豐富的海洋文化和寶貴的生態資源,成爲鄉村振興的“富民紅利”。

“牛頭山遺址的海洋文明讓我們鄉村旅遊得到了發展,未來我們會利用這個文化優勢,把這裡打造成我們湖柄的一張旅遊名片,也可以對我們村民增收、村財增收起到作用。”林堅說。

產業發展也是鄉村振興的“必修課”。湖柄村全村土地總面積3500畝,其中耕地680畝,村內經濟來源以種植橄欖、蔬菜爲主。如何讓村民增收,村裡也規劃了新項目。村口幾座農旅大棚就將爲湖柄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據林堅介紹,湖柄村現有農旅大棚約15畝,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如葡萄、草莓、茄子等。村裡先進行嘗試種植,挑選出適合的農作物,後期進行規模化生產、發展採摘遊。

“我今年種了茄子、黃瓜,也是第一次在大棚裡種植,希望產量可以得到提升。”村民林毅說。

政府的扶持爲湖柄產業發展注入了動能。通過對接農科院、縣農業農村局等,小箬鄉政府請來了不少專家爲村民們普及種植技術。今後,這一農旅大棚採摘項目將與牛頭山海洋文化館、閩江風景連片打造,帶動村民增收。

文脈優勢爲湖柄村的發展創造了機遇。村裡的變化日新月異,村民的生產生活也邁向了新階段。相信不久之後,湖柄又會成爲小箬鄉一個重要的旅遊打卡地,更好地留存住海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