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門佈局未來產業發展!六大賽道值得關注

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

面向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六大重點方向,《意見》提出,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引導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未來產業。

《意見》要求,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突破百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百項標誌性產品,打造百家領軍企業,開拓百項典型應用場景,制定百項關鍵標準,培育百家專業服務機構,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到2027年,未來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遍應用,重點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構建未來產業和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研究員胡擁軍此前表示,未來產業具有高成長特徵,前沿技術一旦跨越產業化的“達爾文海”,就有望高速增長成爲一批千億級、萬億級先導性產業和支柱性產業,催生規模龐大的新興產業鏈與產業集羣,是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最重要的新增長點。

前瞻部署未來產業六大賽道

在全面佈局未來產業方面,《意見》要求,加強前瞻謀劃部署,重點推進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具體來看:

未來製造領域,發展智能製造、生物製造、納米制造、激光製造、循環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傳感、模擬仿真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廣柔性製造、共享製造等模式,推動工業互聯網、工業元宇宙等發展。

未來信息領域,推動下一代移動通信、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等技術產業化應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計算技術創新突破,加速類腦智能、羣體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賦能,加速培育智能產業。

未來材料領域,推動有色金屬、化工、無機非金屬等先進基礎材料升級,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先進半導體等關鍵戰略材料,加快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創新應用。

未來能源領域,聚焦核能、核聚變、氫能、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打造“採集-存儲-運輸-應用”全鏈條的未來能源裝備體系。研發新型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相關電子專用設備,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推動能源電子產業融合升級。

未來空間領域,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領域,研製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臨空無人系統、先進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裝備,加快深海潛水器、深海作業裝備、深海搜救探測設備、深海智能無人平臺等研製及創新應用,推動深地資源探採、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極地探測與作業等領域裝備研製。

未來健康領域,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推動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研發融合數字孿生、腦機交互等先進技術的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

同時,《意見》明確,打造一批標誌性產品。發展適應通用智能趨勢的工業終端產品,支撐工業生產提質增效,賦能新型工業化;突破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發潛能的超級終端,構築產業競爭新優勢。

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超高速列車、下一代大飛機、綠色智能船舶、無人船艇等高端裝備產品。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補齊基礎元器件、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基礎軟件等短板。

例如,在腦機接口方面,突破腦機融合、類腦芯片、大腦計算神經模型等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鼓勵探索在醫療康復、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典型領域的應用。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方面,加快突破GPU芯片、集羣低時延互連網絡、異構資源管理等技術,建設超大規模智算中心,滿足大模型迭代訓練和應用推理需求。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傳統基礎設施融合賦能

在壯大產業主體方面,《意見》提出,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通過內部創業、投資孵化等培育未來產業新主體。實施中央企業未來產業啓航行動計劃,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新企業。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並打造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

依託龍頭企業培育未來產業產業鏈,建設先進技術體系。創新管理機制,建設數字化的供應鏈產業鏈,促進創新資源匯聚,加速數據、知識等生產要素高效流通。強化全國統一大市場下的標準互認和要素互通,構建產品配套、軟硬協同的產業生態。

在豐富應用場景方面,《意見》指出,要開拓新型工業化場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加快推動產業鏈結構、流程與模式重構,開拓未來製造新應用。發揮中央企業豐富場景優勢,加快建設多元化未來製造場景。加快工業元宇宙、生物製造等新興場景推廣,以場景創新帶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打造跨界融合場景,依託城市羣和都市圈建設,打造綠色集約的產城融合場景。創新未來信息服務場景,加速形成普惠均等、便捷智慧的信息服務新範式。

同時,還要優化產業支撐體系,強化新型基礎設施。深入推進5G、算力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千兆光網等建設,前瞻佈局6G、衛星互聯網、手機直連衛星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聯、智能綠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引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服務未來產業,深化設施、設備和數據共享,加速前沿技術轉化應用。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向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融合賦能,發展公路數字經濟,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

此外,《意見》明確,加大金融支持,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帶動更多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鼓勵政策性銀行和金融機構等加大投入,引導地方設立未來產業專項資金,探索建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優化風險撥備資金等補償措施。

責編:朱雨蒙

校對:陶謙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