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 享華夏龍都美譽

濮陽著名地標「龍碑」。圖/黃欣

河南省東北部的濮陽擁有悠久歷史,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更曾以此爲都,因此有「帝都」之譽。1987年,濮陽更發現一處仰紹文化時期的古葬墓羣,其中出土的蚌殼雕塑的龍虎造型圖案,更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移了1,400多年,因此濮陽又有「華夏龍都」美譽。

濮陽市市長趙瑞東表示,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黃河與濟水的支流的濮水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87年,爲解決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陽縣城西水坡開挖蓄水池時,發現一處新時代仰紹文化的古墓葬羣,並出土了3組用蚌殼雕塑的龍虎動物圖案。

其中在最著名的45號墓中,男性墓主人身旁兩側發現了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動物圖案,龍長178公分,高67公分,作騰飛狀。在同個墓穴南方20公尺及25公尺處,也發現了第二、三組蚌殼圖案,分別爲龍、虎圖案。

之後經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對化石進行碳十四測定,年代距今約6,400年,這也是迄今爲止考古發現的最早期的「龍」形象,被專家封爲「中華第一龍」,也奠定濮陽的「龍都」地位。

至於45號墓的男性墓主身分,專家推測可能是遠古太昊伏羲氏或蚩尤,但至今未獲證實。如今,第一組龍圖騰被保存在北京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其餘的西水坡遺址,當地政府未能及時保存,之後回填後埋葬在蓄水池下,殊爲可惜。濮陽正計劃在西水坡遺址旁再建個博物館,用以展示「中華第一龍」的相關文物。

趙瑞東稱,爲了紀念「中華第一龍」的出土,在西水坡出土地的東側龍園內,另豎立一座龍碑,碑高19.97公尺,三面各鑲嵌着四個大字,分別爲「中華龍鄉」、「顓頊遺都」、「帝舜故里」,碑座周圍還雕刻8幅發生在古代濮陽的8件大事,龍碑也因此成爲當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