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保險重在利民

近年來,保險行業積極開展普惠保險業務,普惠保險服務供給不斷深化,產品類型不斷豐富,社會覆蓋面逐步拓展,發揮了保險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去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普惠保險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豐富產品服務、提升服務質效、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監管五個方面對普惠保險發展提出要求。

持續提升覆蓋面

普惠保險作爲我國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圍繞保障民生、服務社會,努力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廣泛覆蓋、公平可得、保費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險服務。中國人壽壽險福建省分公司探索創新“鄉村振興保”項目,按照“線上銷售、線下服務、網格駐點、區域經營”總體思路,讓更多鄉村羣衆享受到實惠便捷的普惠保險服務;龍年春節前夕,中國太保產險廣東茂名中支快速支付2024年當地農民工工資保證險賠款500萬元,確保160多名農民工拿到錢回家過年;中國信保江蘇分公司組建小微客戶服務中心,並針對小微企業的理賠需求開通24小時服務專線接報案,輔導小微企業快速處理貨物和拖欠款項等。隨着普惠金融服務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保險產品和服務帶來的便利與實惠。

“當前普惠保險發展仍存在服務廣度不夠、質量不高、創新不足等問題,保險供給與人民羣衆保障需求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當前,普惠保險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提升農民和城鎮低收入羣體的保障水平,加大對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慢性病人羣、特殊職業和新市民等羣體的保障力度,提高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的抗風險能力;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和養老保險,積極參與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校園安全、道路安全等突發事件,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有效提升各類風險的保障能力;積極發展醫療責任、醫療意外和疫苗接種等相關保險;適應人口政策調整帶來的變化,積極發展生育、兒童等保險,滿足家庭風險保障需求。

《指導意見》對保險公司建立普惠保險發展領導體制提出明確要求。“保險公司要將開展普惠保險、履行社會責任納入經營績效考覈,大型保險公司普惠保險考覈權重原則上不低於5%。”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要求董事會和管理層要定期聽取普惠保險發展情況,加強普惠保險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保險公司要明確普惠保險業務牽頭部門,建立推動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強普惠保險內控管理,確保經營行爲依法合規、業務財務數據真實,及時識別和防控相關風險。

支持養老金融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支持保險服務多樣化養老需求,創新發展各類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投保簡單、交費靈活、收益穩健、領取形式多樣的商業養老年金產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3》提出,自2022年11月正式試點實施以來,個人養老金一直存在“三低”問題,即繳存比例低,實際繳存人數僅爲開戶人數的22%;繳存金額低,實際繳存金額平均僅爲稅優政策規定的繳存額上限的2.5%;投資比例低,實際投資的資金平均約爲繳存額的61%。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娟表示,普惠養老保險產品是特別契合個人養老金髮展需要的產品。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2024年6月11日,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數量增加至762只,其中保險類產品82只,比一季度末增加11只,佔二季度以來新增個人養老金產品數量的68.75%。“這一增長趨勢反映了普惠保險發展對於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支撐作用。”楊娟說。

在鼓勵豐富產品的同時,《指導意見》還支持保險公司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現長期護理、風險保障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服務有效銜接。這意味着,保險公司將成爲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3月份,中國人壽集團公司旗下養老社區“國壽嘉園·北京樂境”落地昌平未來科技城。目前,中國人壽集團公司的養老產業佈局已覆蓋北京、天津、蘇州、廈門、成都等10餘個城市,業態涵蓋城心公寓養老、城郊機構養老、居家社區養老等,可提供養老牀位數近萬張,並將持續加大養老牀位和服務供給。

楊娟表示,養老產業的發展需要多元化、切實可行的投融資渠道支持。保險資金具有久期較長、成本較低的特點,可以採用股權、債券、基金、資產支持計劃與保險管理產品等多種形式支持養老產業發展。

促進長期穩健經營

確保人民羣衆“買得到”“買得起”“賠得滿意”,是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堅持的原則。《指導意見》提出,一是堅持廣泛覆蓋,提升保險服務的可及性;二是堅持惠民利民,提升保險服務的可負擔性;三是堅持公平誠信,提升保險產品的保障屬性;四是堅持穩健運行,提升保險經營的可持續性。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看,保險公司要規範普惠保險服務內容,改進服務質量,完善消費投訴處理機制和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落實首問負責制。通過代理、協辦方式開展普惠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依法承擔處理保險消費糾紛的責任,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監管部門要強化普惠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督檢查,及時查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爲。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看,部分普惠保險在經營中只是保本微利,對經營的可持續性是個挑戰。例如,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惠民保”,由於單均保費低廉且普遍不限制年齡和健康狀況,一直有業內人士擔憂“惠民保”業務賠付率過高,甚至面臨着較高的“逆向選擇”風險。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多個城市的“惠民保”產品通過持續提升參保率、降低免賠額等方式,既保證了產品的可持續性,又提升了消費者的獲得感。

有業內人士認爲,“普惠”並不簡單地等同於“低價”。“國外小微保險的費率與市場化產品相比也並不低,因爲價格可持續就必須與風險匹配,只是在信用擔保、保費繳納方式和市場化的金融產品有所不同,進行了傾斜、優惠和補貼。”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陳東輝認爲。對此,《指導意見》要求普惠保險要把握保險經營規律,強化產品定價回溯分析,加大長週期評估考覈力度,促進普惠保險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在嚴格監管考覈的同時,給予普惠保險一定的政策和資源支持也十分必要。《指導意見》提出,依法合規推進行業數據與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及相關機構的信息共享,拓展普惠保險相關數據來源,提升普惠保險產品定價科學性,增強普惠保險風險管理能力;各監管局和保險公司要積極與地方黨委、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溝通,爭取將發展普惠保險納入當地民生保障工程,給予政策和資源支持;支持地方政府通過普惠保險方式進行社會風險管理,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普惠保險發展的目標是未來5年高質量的普惠保險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基礎保險服務提質擴面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和重點羣體保險服務可得性實現新提升,保險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得到新改善,防範化解保險風險取得新成效,普惠保險助力金融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本文源自: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