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高額高彩禮須綜合性施策

如果按照原計劃,來自湖北武漢的鄧先生現在已經和女友完婚了,沒想到節奏被彩禮打亂了——女友的家人提出要30萬元彩禮。考慮到自己家境並不富裕,鄧先生和女友商量降低彩禮數額,卻遭到女友拒絕,理由是“她也沒辦法改變家人的決定”。記者近日採訪發現,除高額彩禮外,漫天要價的“媒婆費”和名目繁多的“上車費”“下車費”“改口費”等,也在無形中讓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5月9日《法治日報》)

男方付給女方適當彩禮,既有確定婚姻關係的儀式寓意,也具表達雙方情感的信物功能,更有父母資助新婚小夫妻的贈與屬性。但動輒索要幾十萬的高額彩禮,既讓一般男方家庭難承其重,也嚴重扭曲“彩禮”本身的象徵意義。由此衍生出所謂“媒婆費”、“上下車費”和“改口費”等,更讓婚事家庭的經濟困境雪上加霜。“沒辦法改變家人決定”的無奈,也道出世俗慣勢的冥頑。抵制、破除“高彩禮”須從轉變認知和踐行改革的多層次標本兼治、綜合施策。

誠如多名專家對此的追根溯源:從相親到結婚,各種高額費用的成因複雜,兼具倫理與法律的混合屬性,這需要移風易俗地刨根問底和久久爲功。舉辦婚禮和給與彩禮是古往今來的風俗習慣,適當的禮儀感也符合人們對美好婚姻生活的祝福與期待。細品近年來頻頻出現且居高不下的高價彩禮現象,或不無多個層面的認知偏見。

一是受“彩禮高代表嫁得好”的陳舊觀念影響,女方爲了面子,會要求男方給出不低於周邊人的彩禮數目;二是緣於攀比心理作祟,部分地區以發達地區經濟水平爲座標,向高彩禮地方或者家庭看齊,有的家庭希冀通過高彩禮改變家庭拮据狀況,人爲擡高彩禮成本;三是受重男輕女思想的慣性誤導,造成部分農村男女比例失調的現狀,加之願意嫁到農村的女性數量少,加劇了城鄉適婚男女的比例失衡,高價彩禮或不無吸引女方來嫁的心理驅使。

遏制高彩禮,首先需要紮實推進婚俗改革,達成良幣驅除劣幣效應。要落實好民政部《關於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不斷給中華傳統婚禮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爲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整治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進社會風氣好轉。

其次,德法教育並舉,矯正婚禮陋習。要通過宣傳婚姻法律法規,教育青年人正確認知婚姻、重塑家庭責任,提升對“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法規認知,尤其要注重以案釋法的教育嘗試;同時,要充分發揮村(居)委會和行業協會等組織的自律作用,將抵制高價彩禮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組織章程中,充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等移風易俗內容。

其三,注重典型引路。婚俗改革重在參與、貴在行動。各地要建立專班機構和工作機制,加強政策指導和協調配合,引導鼓勵部分縣、鄉、村先行試點、大膽創新;要通過“文明家庭”“最美新娘”等系列活動,彰揚“零彩禮”“低彩禮”的婚俗新風和青年典型,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自己事”的零距離體驗,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讓人們受到耳濡目染的有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