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月取締1件 五楊高架高乘載違規難抓

國道1號五楊高架路段設置全天候高乘載專用道,限大客車、計程車和3人以上小客車行駛,但10多年來取締違規績效不彰。圖左下方爲國道1號。(本報資料照片)

國道1號五楊高架將內車道規畫爲高乘載專用車道(HOV),限大客車、計程車或乘載3人以上小客車行駛,違者可罰600至1200元。但如何取締違規者令主管單位傷透腦筋,通車10餘年仍找不到有效手段,平均每個月只能抓1至3件,連監控系統都在2021年被拆除,只靠警方人工判斷。

五楊高架能通過環評,其中一項條件就是要設置高乘載專用車道,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將其規畫在內側車道,2012年底通車至今,都是限定大客車、計程車及3人以上小客車行駛。不少駕駛人納悶,名義上有限制車種,違規卻是屢見不顯,且極少聽聞有人受罰。

事實上,高公局曾在五楊高架上設置乘員監控系統,與國道公路警察局合作取締違規車輛,但效果不理想,考量繼續裝設的維護成本太高,於2021年拆除。

據國道公路警察局統計,五楊高架非高乘載車道允許通行車輛違規的取締件數,2019年爲13件、2020年爲34件、2021年爲9件、2022年爲12件,而2023年1至9月爲16件,平均每月抓1至3件。

據悉,該套系統是透過紅外線偵測車內人數,若判斷車內人數不符規定,會自動通知警方取締。不過,紅外線感應的干擾非常多,且時常出現誤判,更多情況是警方接到通報趕往現場時,車輛早已遠離,如今被取締的車輛,都是警方在巡邏時遇到,並以人工方式判斷確實違規。

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表示,高乘載取締上不只臺灣煩惱,國外也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案例,建議在出口處不定時抽檢,並參考國外做法,加重違規者的處罰。

高公局長趙興華說明,由於乘員監控系統的精確度沒有達到要求,無法作爲執法依據而淘汰,但不願透露系統的準確度或誤判率爲幾成。趙強調,高乘載車道有其用意與精神,取締並非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