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北大武山山林教育中心啓用 培養山野活動基本技能
由舊泰武國小活化改建而成的屏東縣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15日正式啓用,可以體驗樹攀。(羅琦文攝)
屏東縣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培訓基礎山林課程,高空繩索滑降體驗者克服恐懼感,突破心理障礙。(羅琦文攝)
由舊泰武國小活化改建而成的屏東縣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今(15)日正式啓用,提供戶外安全教育探索、登山安全訓練、山林教育研討等課程,同時規畫BLS初級救護證照、丙級樹攀及丙級溯溪證照課程,培養山野活動各項基本技能、提升山域知識與能力、增強山難預防的觀念,訓練自救及救人的專業技術與知能。
由舊泰武國小活化改建而成的屏東縣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15日正式啓用。(羅琦文攝)
屏東縣長周春米、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原民立委伍麗華以及各界代表共同開幕啓用典禮,隨後一行人視察會議空間、視聽教室、戶外體驗區,周春米並與伍麗華親自體驗高空繩索滑降。周春米說,一開始有些緊張,但滑降過程中感覺非常安全且有趣。
周春米表示,北大武山除了是臺灣五嶽之一,更是排灣族及魯凱族的聖山,特別謝謝前縣長潘孟安在任期內,推動舊泰武國小進行重新整修計劃。山林教育中心啓用後,將透過一系列教育課程的規畫,讓鄉親能夠親近山林、守護山林資源,並促進各年齡層同好間的交流,成爲啓蒙教育與傳承的起點外,未來也將結合屏東咖啡、串聯屏185縣道沿山部落,打造成爲進入北大武山的重要生態文化基地。
屏東縣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由屏東縣舊泰武國小校區化改建而成,15日正式啓用。(羅琦文攝)
屏東縣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15日正式啓用,小朋友體驗樹攀,非常興奮。(羅琦文攝)
屏東縣泰武國小在2009年88風災後遷居山下,原民立委伍華麗華15年前擔任過泰武國小校長,也曾遇到88風災。她頗有感觸說,她在泰武國小6年,前面兩年都在流浪,泰武國小從2003年起至今,帶着每屆畢業生登北大武山,雖然經歷88風災遷校也未從間斷,這些年來行政院推出「向山致敬」教育,舊泰武國小以山林教育服務姿態重新見面,讓人很振奮,傳統山林智慧結合山林服務中心,帶動全臺各地登山教育中心,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來。
鶴聲國5年級的李婕,因父親擔任義消,也前來體驗繩索滑降。她說,上去之前很緊張,但是上去之後發現風景好漂亮,放開手之後覺得很好玩,之後有機會還想再來。
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由縣府原民處委託樂山樂水公司運營,該公司執行長賴孟傳表示,繩索滑降,讓孩子、大人們,可以克服恐懼感,跳出去那一瞬間,突破心理障礙。
「減少山難事故發生,山林教育知識技能從小紮根」,賴孟傳說,規畫戶外安全教育探索、登山安全訓練、山林教育研討等課程,同時規畫BLS初級救護證照、丙級樹攀及丙級溯溪證照課程,培養山野活動基本技能、提升山域知識與能力、增強山難預防觀念,訓練自救及救人的技術,活動均採預約制。
原民會主委曾智勇出席開幕典禮致詞表示,近年來臺灣登山活動蓬勃發展,而在臺灣五嶽之中,作爲排灣族及魯凱族聖山的屏東北大武山,不管是在海拔高度、自然多樣性、景觀獨特性或深厚的文化歷史脈絡上,均具備相當的山林休閒產業潛力。
曾智勇說,自2024年起,原民會補助屏東縣政府整建並經營「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期盼串連山林教育及在地產業,爲族人創造新契機的同時,也能讓屏東這片重要的森林生生不息。
北大武山的雲海,相當漂亮。(羅琦文攝)
曾志勇指出,這是第一間原民學校經整理後打造爲山林教育中心,原住民有很多山林智慧,大武山山林教育服務中心的經營模式,彰顯了原住民族產業的新里程碑,也象徵着部落族人透過結合傳統知識,攜手落實生態保育及產業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未來原民會將持續努力,爲原鄉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