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農業奏響現代農業新樂章

青田高山楊梅,通過全冷鏈運往國外,每顆售價10元且供不應求;一朵精品軒德皇菊,售價150元仍是市場的搶手貨;一個精品雲和雪梨超過1.5公斤,能賣100元以上……

作爲麗水創立的全國首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2020年,“麗水山耕”農產品年銷售額超百億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榜首。

30%——這是“麗水山耕”的品牌溢價率。它像一個切面,展現出麗水發展現代農業的強勁勢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近年來,麗水以“麗水山耕”“麗水山居”“麗水山景”“麗水山泉”等“山”字系品牌爲牽引,孕育壯大九大主導產業,舉科技創新之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農業全面升級。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幅高質高效的農業發展畫卷正在絢麗鋪展;在綠水青山間,一曲現代農業的“豐收曲”正在恢弘奏響。

“山”字系品牌

繪就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麗水山耕”商標,能給麗水生態產品帶來什麼?

在雲和縣白鶴尖山頭種植高山蔬菜的“85後”新農人張建芬,對此深有體會。張建芬是首批被授權使用“麗水山耕”的會員,幾年後,她的基地年銷售額逾900萬元,“沒有‘麗水山耕’,不可能有這樣的發展速度。”

2014年,回鄉創業的張建芬註冊了“白鶴尖”商標,但產品推向市場後卻無人問津。同年,“麗水山耕”在首屆麗水生態精品農博會上首次登臺亮相,張建芬第一時間申請加入市生態農業協會。

靠着“麗水山耕”的品牌背書,“白鶴尖”也生存下來,還形成了生鮮、五穀雜糧、醬菜加工系列產品格局,除了網上賣、做定製,近幾年產品還打入了民宿市場。“消費者信任‘麗水山耕’,打着這一品牌的高山蔬菜在市場上售價高出同類產品好幾倍,依然供不應求。”

地處浙西南的麗水,是浙江的綠色屏障,擁有獨一無二的優質生態,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環境,卻讓麗水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陷在“生態農產品衆多卻零散,主體普遍偏小,各獨立品牌不足以帶動全域農業發展”的困境中。

“一面是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旺盛需求,一面是衆多弱小主體無力打造強勢品牌,供需脫了節。這也使我們意識到,單純引導生產主體創品牌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政府直接參與打造品牌。”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以“有形之手”打造全新品牌,是高難度的挑戰,當時放眼全國,並無先例可循。先試先行的麗水大膽創新,整合全市優秀農業主體,成立生態農業協會,並以協會名義註冊品牌,品牌歸屬市委、市政府,然後由協會將品牌委託給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管理運營。

在“麗水山耕”品牌“點綠成金”的同時,“過雲山居”“雲端覓境”等網紅民宿也在麗水不斷涌現。2015年,“麗水山居”民宿區域公用品牌正式被提出,2019年4月作爲集體商標成功註冊,成爲全國首創。

短短几年後,被譽爲“浙南秘境裡的江南布達拉宮”的松陽“攬樹山房”入選“全球十大必睡民宿”;景寧宿葉民宿推出“生態價”,不僅賣民宿服務,還賣好山好水好空氣,實現生態產品“明碼標價”……如今,全市累計培育民宿3380家,近三年年均接待遊客超2500萬人次、累計營收超90億元,以“麗水山居”爲品牌的農家樂民宿,發展得風生水起。

麗水鄉村旅遊的不斷升溫,一棟棟昔日閒置的“廢居”變爲一座座致富的“金屋”,以“麗水山景”爲品牌的山區全域旅遊新圖景逐漸形成。目前,全市建成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3個,並建成甌江綠道3022公里,秀美的“麗水山居圖”和甌江黃金旅遊帶初現雛形,農業的多種功能、多元價值日益凸顯,鄉村產業蓬勃發展、活力四射,爲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山貨”走出“山門”,“山居”帶來“錢景”,“山景”引爆“熱度”之時,“山泉”也開始伴水“流金”。

今年4月初,百山祖國家公園北麓的龍泉市查田鎮青坑底被確定爲“麗水山泉”大規模量產水源地。當地取樣水被送往國際權威檢測機構瑞士SGS檢測,被認定“水質優異,屬稀有礦泉水”。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銳曾帶團隊在麗水完成優質水資源課題調查,她眼中的“麗水山泉”偏硅酸高、鈉含量低,“是有利於人體健康的‘一高一低’礦泉水”。

此後,央企中交集團、中鐵建集團派人數次前來考察,並達成合作意向;上海城建實業集團主動提出將“麗水山泉”作爲“小微環球”平臺唯一的線上銷售水產品……一瓶“麗水山泉”,打開了水資源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也激起了水產業發展的千層浪。

“山”字系品牌的發展,見證了麗水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勝勢、把後發優勢轉化爲趕超態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新進程,爲“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打造了一把“金鑰匙”。

九大主導產業

促現代農業發展邁向高質量

在松陽的大木山騎行茶園,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或漫步於茶海小徑,或騎行於飄散茶香的微風中,感受美麗的田園風光。

茶葉,帶給松陽的不只是指尖、脣邊的芬芳,更使越來越多鄉村在既擁有“綠水青山”顏值的同時,又找到了“金山銀山”的內涵。2020年,松陽茶葉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27億元,茶園畝均收益達1.1萬元。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在麗水鄉村,“生產向綠、品種向優、品質向好”成爲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放眼廣袤田野,隨處可見的不僅是綠水青山的江南韻味,更有膏腴之地的“自信之姿”。在青田推廣“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新型種養模式後,稻魚共生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瑰寶重煥生機,小舟山村的稻魚米在去年“中國·黑龍江第三屆國際大米節”上一舉斬獲金獎。

多年來,“綠水青山”成爲麗水發展生態精品農業的強大引擎,形成了九大農業主導產業,培育了茶葉、食用菌、高效筍竹林3個百億級產業和48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今年8月,市政府出臺《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市鄉村產業總產值要達到1200億元的目標。

發展鄉村產業,農業標準化生產是重要基礎。2018年以來,麗水在全市域開展“對標歐盟•肥藥雙控”工作,實施“史上最嚴”的農藥化肥管控措施。截至2020年底,我國批准而在歐盟撤銷登記的農藥品種在麗水減少2/3,高毒及禁用農藥100%退市,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較2017年減少17.68%、14.86%,全市農藥化肥管控水平達到歐盟標準。省農科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評估認爲,麗水是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的“市域樣板”。

“市域樣板”的創新突破,還包括“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實現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

隨着騎行綠道、茶園迷宮、觀星露營基地、汽車露營基地等項目的建成,龍泉市蘭巨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旅融合示範區的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晉級爲麗水首家農業園區型3A級景區。“我們循環利用有機肥反哺園區基地建設,茶葉、水果品質逐年提升,去年種出的20萬公斤甜橘柚,近一半是被遊客採走的。”浙江龍泉陽光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蔡利武告訴記者。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資金與人才等要素支撐。科技、資金進鄉村,青年、鄉賢回農村的“兩進兩回”,成爲麗水破解要素制約、加速資源流向農村、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兩進兩回”吸引着資金和鄉賢能人迴歸創業,在江蘇無錫開超市的長汀人錢傑,就是返鄉創業者之一。

在雲和石塘鎮長汀村,1000多米陽光沙灘吸引了百萬遊客前來“雲裡看海、山裡玩沙”。“我回到家鄉,把閒置的農房改造成民宿。”2019年,錢傑設計的“汀南絲雨”民宿應運而生,成爲遊客的“網紅打卡地”。在長汀,像“汀南絲雨”這樣的民宿已有13家。昔日80%人口外出務工的空殼村,已變身爲累計接待遊客22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4500萬元的富裕村,村民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14200元躍升至2020年的31000元。

通過建立高效完善的“兩進兩回”機制,廣袤鄉村正成爲科技、資金與人才等要素“進得來、穩得住、幹得好”的創業創新樂園,形成村強民富互促共進的生動局面。

科技賦能未來農業

匯聚農業現代化“硬核力量”

“未來農業”是什麼樣?在蓮都區大港頭鎮北埠楊山村的“數字茶園”裡,可一窺端倪。

智能綜合氣象站、土壤剖面水分儀、智能蟲情測報燈、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智能化防霜風機……“數字茶園”裡的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實時監測着基地溫溼度、土壤墒情等與茶葉種植密切相關的信息。

“這些監控數據信息,會在‘麗水山耕’數字化平臺這一‘智慧大腦’上整合,經過精細分析後反饋回基地,便於管理者有的放矢地調節溫溼度、配水施肥等。”蓮都區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吳俊鋒打開“蓮都區‘麗水山耕’數字化平臺”的數據告訴記者,小到何時該澆水、施肥,大到哪些農產品正熱銷、主要消費市場在哪裡,都能在平臺上找到答案,“數字化改革讓農產品緊跟需求生產,讓生產銷售更‘有智慧’。”

依託農業大數據構建的“智慧大腦”,以精準需求帶動精準供給——在需求側,運用大數據進行客戶識別和精準營銷,以銷帶產;在供給側,通過結構性改革,用大數據、智能化精準指導、監控農業生產,切實解決爲誰種、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近年來,“科技”“數字”“升級”成爲麗水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詞,而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則成爲麗水發動農業效率變革的“雙引擎”。

當農業插上“科技”翅膀,麗水“智慧農業”開始承載起高質高效、鄉村振興的新希望。以蓮都區數字農業發展爲例,去年投入2093萬元建成智能質量安全體系和智能產品供應鏈體系的蔬菜、茶葉數字化產業應用,實現全年茶葉新增8600畝;全年水果種植面積20.09萬畝,產量18.23萬噸,同比增產3.06%;全年蔬菜播種面積19.9萬畝,產量40.35萬噸,同比增產1.37%。

從“靠天吃飯”到精準預判,以科技賦能推動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正在麗水悄然發生,這股熊熊燃起的“數字火種”帶來的各種數字化場景應用,正在麗水一二三產形成燎原之勢。

在龍泉,食用菌種植業是農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隨着國內食用菌市場的競爭加劇,龍泉食用菌產業面臨巨大的壓力。”龍泉市農業農村局食藥用菌產業辦公室主任何建芬告訴記者,去年,龍泉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數字鄉村建設,找到了高收益的食用菌產業升級路徑——從選品、包裝、銷售到履單的供應鏈體系標準化改造,“由專業團隊把控產品質量,不僅利於訂單的集中化管理,更使包裝、物流成本降低了30%左右,使龍泉食用菌全面提高了價格競爭力、擴大了市場佔有率。”

聚焦九大主導產業,麗水同步發展農業與基因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相融合的現代農業新業態。在這一片要素集聚的“農業硅谷”裡,種業研發、品種改良、農業機械等領域涌現出一批科技新成果。

不久前,位於蓮都碧湖平原的國家水稻分子育種中心麗水示範基地主體部分完工投產。這個佔地約92.5畝的基地,在2020年得到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名,是全國首個國家水稻分子育種中心智能示範基地。

“目前,基地田間設施工程和田間科學實驗板塊已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水稻種植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基地負責人厲定偉告訴記者,2014年,他種植的50多畝稻田被袁隆平院士團隊選定爲全國19個超級水稻品種試驗點之一,並取得了“試驗時間最長、試驗品種最多、田間管理最好、審定品種最全、科研成果最豐”的“五個領先”佳績,至今已試驗900多個水稻品種。

現代農業步履鏗鏘,爲鄉村振興、邁向共同富裕添動力。“十四五”開局起步,麗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加快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持續提升產業融合水平,不斷繪就產業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來源:指尖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