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政府對經濟過度樂觀!洪奇昌曝中小企業面臨「1年長夜」

民進黨前立委洪奇昌。(資料照/陳冠宇攝)

今年度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朝野「還稅於民」訴求不斷,而政府政策如何因應明年景氣變化,也成爲外界關注焦點。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專文指出,政府對明年總體經濟過度樂觀,對中小企業來說恐是長達1年的長夜,而面對景氣急凍,點燃內需引擎是必要之舉。

洪奇昌指出,由於明年美國利率將來到5.1%-5.25%並維繫一年時間,爲避免利差過大,我國央行很可能還會再升息1碼。爲避免利率上升,加劇中產階級以下民衆,尤其是中低收入戶其特定族羣(如學貸)的利息負擔,政府可以補貼這些族羣的利息負擔,達到照顧弱勢族羣的目的。

洪奇昌認爲,爲緩衝明後年景氣的衰退,政府應擴大社福支出,尤其是照顧社會基層民衆,再者他們的邊際消費也是較高的;另外,對特定產業與一定規畫以下的中小企業,也應優先列入補助,因爲這羣159萬家中小企業維繫着920萬名的勞工,佔全國就業的80.4%,份量很重。

洪奇昌統整國內外經濟情勢與財經智庫預測後分析,明年將是景氣嚴峻、政府須嚴陣以待的1年,政府與各智庫預期,經濟增長率將落在2.3%至2.9%,對比央行預測下修到2.91%,政府對臺灣明年總體經濟過度樂觀,尤其是產業景氣差益甚大時,政府政策就更需細膩處理。

洪奇昌表示,2022年景氣快速下滑的因素,並不同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或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所帶來的經濟衰退。當前高通膨問題並不只是源於太多的貨幣,在結構性因素還有美中貿易戰、淨零排碳、烏俄戰爭等,而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最終將反映在更高的商品售價上,而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與韌性要求、淨零碳排兩因素所帶動的物價上漲將是長期效果,且非貨幣政策所能抑制的。表示即使通膨在2023年能回落,但物價水準仍然回不去。

他指出,臺灣是一個高度依賴貿易驅動經濟的國家,貿易依存度高達123%,資通訊是非民生必需品但又是臺灣最重要出口產業之一。當歐美經濟因其升息而陷入消費和投資下滑、臺灣資通訊業者正面臨一場疫情紅利退散後的庫存去化戰爭。原先申請臺商回臺投資、根留臺灣加速投資的企業,可能都因庫存去化與訂單前景不夠明朗,而放緩投資擴廠步伐。

他表示,對於規模小、效率較低,且財務規劃相對不夠穩健的中小企業來說,面臨的,可能是長達一年的長夜。政府的長期財政紀律應有維繫而無虞。以短期觀點來看,財政政策是用來調節景氣循環的重要工具。

此外,日前政府公佈2022年超徵稅額可達4500億元,他表示,這麼大的規模,可能意涵着政府在預算編列時,低估經濟增長及其對應編列的稅收,或是稅率上設定過高而有降稅空間,再或者,低估政府政事支出規模,導致該做政事而未即時執行。這是政府未來在編列預算時需更加精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