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劇團逐漸凋零 團長盼民衆多支持

永興樂皮影劇團是高雄彌陀成立超過百年的劇團,左起爲第四任團長張英嬌、現任團長張信鴻與藝術總監張新國。(林瑞益攝)

永興樂皮影劇團成員表演皮影戲。(林瑞益攝)

位於高雄市彌陀區的「永興樂皮影劇團」是高雄目前僅存的4家皮影劇團的其中一家,創團至今已126年。第五代團長34歲張信鴻演戲之餘,平日也務農,駕駛曳引機耕耘,貼補家用,他希望民衆能多支持傳統文化。

永興樂皮影劇團是彌陀唯一的皮影劇團,曾獲得高雄文藝獎的藝術總監74歲張新國回憶,1940年至1950年是皮影戲的全盛時期,那時高雄約有20餘團的皮影劇團,但各團隨着時代推進而日漸凋零,如今高雄只剩4團。

張新國表示,皮影劇團主要是靠廟會活動、嫁娶與拜天公、謝神等,昔日一年約有30至40場演出,一場演出費用約兩萬元左右,但這包含交通、搭戲臺與演出等。皮影戲得配合邀請演出的宮廟,團員得在中午搭戲臺,相當辛苦。

由於電影、電視的陸續出現,衝擊傳統文化包含皮影戲等。至今,永興樂皮影劇團的演出場次略減,但生活還過得去,張新國與侄子張信鴻等人會到臺南、高雄與屏東等地演出。但張新國也坦言,光靠皮影劇團的收入難以支持生活,他也有種水稻。

張新國昔日曾經到世界各國演出包含大陸、歐美等地,張信鴻從小就跟着張新國去了幾個國家。對於張家五代人經營皮影劇團,張新國說,因爲是一家人,所以時間上比較好配合,並沒有非要張家子弟才能參加劇團。

張信鴻表示,他是退伍後才專心於劇團工作,但他還身兼曳引機駕駛,如此才能兼顧生活。

張信鴻近年來率領團員到高雄各地的國小演出包含內門國小、壽山國小、南安國小、橋頭國小等授課,演出曲目包含「封神榜」、「桃太郎」、「阿里巴巴」等,希望透過鄉土教學,把藝術的種子播下,學生未來能對藝術感興趣,甚至學習皮影劇,傳承這門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