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嶼「天氣之子」!直擊孤島氣象觀測員工作實況 看見最真實天氣原貌

距離基隆船程要2小時彭佳嶼,其氣象站已有觀測110年曆史,是監測臺灣北方天氣系統前哨站。(圖/記者徐斌慎攝)

記者賴文萱/基隆彭佳嶼報導

彭佳嶼氣象站是臺灣北方天氣系統的前哨站,在這裡觀測到的天氣變化,往往在3~4小時後就可能發生在臺北。爲了即時掌握由北往南天氣系統的變化,在這個距離基隆2小時船程的小島上氣象局「天氣之子」一年365天輪流駐守在此,站在最前線即時傳輸最新氣象資料,《ETtoday新聞雲》也特地來到島上直擊孤島觀測員的一天。

▲▼氣象站技佐傅譯鋒駐守在彭佳嶼已經4年,每天例行工作就是要到戶外觀測坪進行人工觀測,將第一手資料回傳至氣象局本部。(圖/記者賴文萱攝)

自1909年以來就持續進行氣象觀測作業的彭佳嶼氣象站,至今已有110年曆史。駐守在此的氣象局觀測員傅譯鋒,來到彭佳嶼測站已經4年,被問到爲何會來到這個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孤島工作?他笑說,「我本身就很喜歡賞雲、接觸大自然啊,對外島生活也有興趣,當初考上國考到氣象局工作後,就一直想到外站做天氣觀測,知道彭佳嶼測站有缺額後,就主動請調來了。」

▲▼傅譯鋒除了愛看雲,也愛攝影閒暇時記錄下不少彭佳嶼的自然美景。(圖/氣象局技佐傅譯鋒提供)

「做這份工作,就是要能耐得住寂寞,能接受長時間一個人獨處的環境」,由於離島觀測員的人員編制少,傅譯鋒說,他每天跟同事輪流值班,在這裡幾乎都是一個人上班、一個人進行觀測作業,每次約值班15天才能回去本島放假。不過好在他的興趣就是喜歡接觸大自然及攝影,閒暇時就會拿着相機在島上走走拍照,紀錄下許多絕美景色。過去他的攝影作品投稿世界氣象組織(WMO)2019年曆照片徵稿,在世界各國近千張作品中也成功入圍在75張候選名單內。

▲▼氣象局離島人員編制少,觀測員多是一人值班,傅譯鋒說,「做這份工作,就是要能耐得住寂寞」。(圖/記者賴文萱攝)

由於彭佳嶼是臺灣觀測北方天氣系統的前哨站,是監測由北往南移動的天氣系統先鋒。傅譯鋒說,大約每3個小時就要把人工、自動觀測的內容編成電碼送回去局本部,觀測資料將會彙整做成天氣預報,因此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送回去才行。

他解釋,雖然大部分的觀測資料,例如氣壓、氣溫、溼度、風速風向等都能夠自動化了,但還有一部分沒辦法自動化,比方說雲量雲高雲狀、現在天氣跟過去天氣變化,所以就是必須靠他們人工來進行觀測。

▲▼觀測員每3小時必須將人工、自動觀測的內容編成電碼送回去局本部。(圖/記者賴文萱攝)

彭佳嶼沒有高山遮蔽、地形破壞,是最能真實觀測到天氣系統強弱的前線,但觀測工作也就更加辛苦。在臺風季或是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經常可以觀測到陣風10級以上的強風,在這裡可以說只有「強風」與「超級強風」。

傅譯鋒說,「最辛苦的時候,就是去戶外觀測時遇到劇烈天氣。」如果下大雷雨,雷雨胞就在正上方,沒有遮蔽物可躲,那是非常危險的。他回憶,去年8月初,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島上連續2天不停有雷擊,不僅在外觀測風險很高,也導致許多儀器都壞掉,只能靠最傳統的人工方式來編報電碼,真的非常忙碌。

又或者遇到颱風中心離彭佳嶼很近的時候,沒有高山屏障的小島,外面風雨更是呈現很可怕的狀況,因此,戶外觀測就必須儘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否則就可能會被風吹起的東西打到,風險很大。

▲若遇到風浪過大時,船隻無法靠岸、也無法運補,在彭佳嶼駐守的人員形同被關在孤島。(圖/記者賴文萱攝)

此外,可怕的狀況則是受風浪影響被關在島上的時候,傅譯鋒說,島上的食物是從本島靠着運補船載運過來的,曾經有次颱風後的西南風很強,碼頭風浪很大,因此來接他們的交通船糧食運補船一直沒辦法靠岸,他被滯留在島上超過10天,到後來只能控管糧食數量度過。

雖然在外島工作有着許許多多辛勞的一面,不過,傅譯鋒仍然如魚得水、很樂在其中。他說,在彭佳嶼觀測天氣最大的優點就是視野非常遼闊,因爲這邊地形很空曠,雲的來來去去、發展與消散,在島上一覽無遺,能非常清楚的觀察變化,但在本島有地形、建築物擋住,雲的移動就沒那麼容易可以觀察。

▲▼彭佳嶼是候鳥重要的過境中繼站,當春季、秋季時,島上會有很多非常少見鳥類現蹤。(圖/氣象局技佐傅譯鋒提供)

另外,彭佳嶼也是候鳥重要的過境中繼站,當春季、秋季時,島上就會有很多非常少見的鳥類現蹤,傅譯鋒說,由於彭佳嶼只有1.14平方公里,在周邊樹叢就很容易能觀察到鳥類,只要當他賞鳥看到這些少見的鳥類時,就會覺得好棒,他笑說,「這就是在這裡工作的一點小確幸吧」。

▲彭佳嶼氣象站新建站房啓動,未來也將擴充更多氣象、海象觀測先進設備。(圖/記者徐斌慎攝)

由於彭佳嶼的地理位置對監測臺灣天氣來說相當重要,氣象局也持續彭佳嶼氣象站大進化,今年已啓用氣象站新站房,更加完善觀測員工作上的便利性,未來也將擴充更多氣象、海象觀測先進設備,爲民衆提供重要的最前線天氣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