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早期療育中心 守護離島孩子

澎湖海基金會今年承辦衛福部社家署「澎湖醫療島計劃」,設立「早期療育中心」,協助當地發展遲緩兒童早療訓練。(澎湖海基金會提供/鄭鬱蓁傳真)

缺乏醫療資源的離島澎湖,是全臺0~6歲兒童遲緩比率最高的縣市,以廣義發展遲緩定義計算,盛行率達10%,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平均6~8%。臺大外科醫師黃凱文表示,澎湖兒童絕對沒有特別遲緩,而是和隔代教養、外籍配偶等家庭結構有關,只要及早介入統合訓練等,離島孩子一樣能健全發展。

發展遲緩兒童是指在認知、生理、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發展,或社交退縮、生活自理技能等,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的醫院評估確認,發給證明的未滿6歲兒童。導致原因除了先天腦細胞異常、早產、受傷外,後天環境、社會及教育因素也會影響。

黃凱文表示,澎湖曾廣篩5020多名兒童,其中發展遲緩達10%,是全臺最高,也遠高於世界平均6~8%,若不能提早做出矯正輔導,就會定型,影響日後智能發展、生活自理能力,並衝擊學習、社交、語言能力。

黃凱文觀察,澎湖兒童遲緩比例比臺灣本島高的原因,除了療育資源集中在臺灣本島,導致家長常要帶着幼兒往返,耗費體力與時間成本外,交通成本更是造成家庭龐大的負擔。

另外,澎湖家庭結構,從初期隔代教養家庭演變爲現在則是外籍配偶家庭爲主,由於來自各國的配偶嫁到澎湖,必須面對環境、語言及文化上的差異性,加上外來刺激也少,導致小孩太晚被發現發展遲緩,因而錯失早療時機。

爲了協助澎湖兒童,今年澎湖海文教醫學慈善基金會承辦衛福部社家署「澎湖醫療島計劃-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服務」計劃,在澎湖設立「早期療育中心」,首屆計劃負責人黃凱文表示,由於當地醫師少、資源少,目標希望招募更多本島各科醫師,目前已有內科、外科、小兒科醫師、護理師、律師、社工等都加入志工行列。

澎湖海基金會教保員高嘉萍表示,當地一名3歲男童,2歲時都無法發出聲音,和其他幼兒互動只會哭、自己玩玩具,對於聲音沒有任何反應,會閃躲他人的眼光,甚至一看到繪本就會將繪本搶走並丟棄,來到中心後一年,已開始注視他人眼神,還能自己翻閱繪本,有了顯著進步。

高嘉萍表示,這名個案反應澎湖醫療量能不足問題,當地只有惠民一家醫院進行幼兒聯合評估,但需評估的幼兒太多,家長排序至少半年纔等得到,加上男童因父母忙於工作,才導致疏於照顧,但只要及早接受早療,都能看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