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造護魚林 杭灣復育8千株珊瑚

澎湖縣政府昨與民間團體、企業聯手啓動「澎湖杭灣護漁林及珊瑚覆育裡海願景計劃」,3年內要改善鎖港裡2.5公頃林地,選用在地苗木打造海岸的復層林,除能保護海岸線不退縮,也形成滋養下游海中生物的「護魚林」;另也在杭灣海下覆育8千株珊瑚,改善近20年來珊瑚量銳減的現象。

護魚林源自日本「魚附林」的概念,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長李振綱表示,共挑選13種澎湖在地的適生樹種,如木麻黃、小葉南洋杉、厚葉石斑木、欖仁等,共同點爲耐鹽、耐旱和耐風,靠植物的抓地力鞏固海岸線。

李振綱說,造林地點位於澎湖鎖港裡,植物天冷時的落葉、昆蟲等,會被東北季風和洋流帶到澎湖杭灣,透過漲退潮與杭灣海域內的有機物質交換,提供海中魚蝦等生物充分的食物來源;而樹林能過濾地表水、減少表土沖刷造成海水的營養鹽爆量,進而造成有毒海藻大量繁殖,這項作法能優化海域生態。

澎湖杭灣是著名潛水勝地,有全臺第一座海底郵筒,縣府與慈心基金會等單位也一同在杭灣海下種珊瑚,計劃投放1萬塊珊瑚磚,3年內覆育8千株珊瑚,盼能創造海洋環境、漁業資源、觀光三贏。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長陳高梁表示,10多年前澎湖曾因海水溫過低,導致珊瑚大量白化死亡,澎湖海域的珊瑚僅剩約1成,2014年成立澎湖南方4島國家公園後,畫設水溫最低線爲國家公園界線,經10年休養生息,澎湖內灣、杭灣的珊瑚已逐漸長回來。

陳高梁說,近20年澎湖漁獲量大減四分之三,年產值更從40億元腰斬至20億元,覆育珊瑚不是爲了浮潛有趣,而是建造海洋生物棲地,恢復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