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水母大爆發 下水有如「泡水母羹」

澎湖海域水母大爆發,戲水小心。圖爲2017年在澎湖瓦硐港區內的巴布亞硝水母,因毒性很弱,通常被當作觀賞水母用。(許逸民攝)

澎湖海域水母大爆發,戲水小心。圖爲夜釣小管業者17日傍晚在鎖港海域發現海面上都是成羣的水母。(阿里巴巴海釣船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地球像發燒般,天氣炎熱,就算是海水溫度也都不低,連帶也導致水母大量增生。澎湖海域連日來就傳出多處海域出現水母,甚至是成羣大量的水母,看了讓人觸目驚心。農業部水試所專家就提醒,在虎井、鎖港、貓嶼大量出現的水母,可能是無毒櫛水母或毒性較弱的海嶽水母(鉢水母),若是毒性較強的箱水母,民衆就要小心躲避。

澎湖馬公觀音亭海域日前出現不明水母,讓下水晨泳的泳客被螫傷,幾乎無一倖免。而昨晚在虎井、鎖港海域都分別有海洋保育志工、夜釣小管的業者,發現海面淨是滿滿的水母,整個大海就像是一鍋水母羹。更有浮潛業者,因爲經營海域出現水母,而直接退費停止浮潛活動。

雖然潛水而「身陷水母羹」中的海洋保育志工陳盡川說,沒有感覺被螫傷的痛感,應該是無毒,但夜間在水燈照射下更加明顯,光看就甚是嚇人。

陳盡川說,海洋保護志工隊是執行夜間違法漁撈查緝羣組任務,守夜待命暨夜間海洋生態觀察時,在虎井海域遇到成千上萬的小水母,海面上水母大軍蔚爲奇景,在寂靜的夜晚中演奏生物狂想曲,但對於有密集恐懼症的民衆而言,卻是揮之不去的噩夢。

而澎湖盛行的夜釣小管船,昨晚也有業者在鎖港海域看到海面上盡是成羣水母大軍,相當驚人。

專家說,水母一般在盛夏的時候大量出現,是自然的現象,也是自然環境練中的一環,因爲其本身游泳能力差,能會出現成羣的漂流,加上部分品種帶有毒素,接觸人體可能造成不適,呼籲大家多注意。不過,慶幸的是,目前出現的水母,都還不是什麼像2022年現身的僧帽水母等帶神經毒素的貨色。

潛水專家也提醒,水母一接觸到皮膚就會像被電到一樣,這時候人就要趕快離開水面,傷口也不要搓揉,以免更嚴重。一般的處理就是傷口消毒,必要時就醫,接受鎮痛和抗過敏藥物治療。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指出,今年尚未有颱風來襲,持續吹南風的情況下,將水母帶往內海,加上長期高溫,平均海水溫度由30度上升爲32度,加速水母分裂繁衍,纔會密集性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