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開辦軍事地景走讀 披荊斬棘尋找失落的日軍據點

澎湖開辦軍事地景走讀,30人披荊斬棘尋找失落的日軍據點。圖爲日軍留下的「反戰車壕」遺蹟。(許逸民攝)

澎湖開辦軍事地景走讀,30人披荊斬棘尋找失落的日軍據點。圖爲日軍時期興建的碉堡,用來防禦美軍的小池角登陸作戰。(許逸民攝)

澎湖開辦軍事地景走讀,30人披荊斬棘尋找失落的日軍據點。圖爲講師魏以恩說明日軍和國民政府時期碉堡差異。(許逸民攝)

扼守臺海、具先天地理與港灣等優越條件的澎湖羣島,自古即爲軍事要衝及重要的移民中繼站。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日前便舉辦「澎湖島要塞化:找尋西嶼失落的日軍據點─澎湖軍事地景走讀工作坊」,由臺灣軍事史研究者魏以恩老師開設專題課程,帶領30名學員披荊斬棘,在戶外實地走讀記錄這些軍事遺蹟,也爲軍事觀光注入潛力。

澎湖軍事文化遺產歷史悠久,西嶼在國際社會昔稱漁翁島,更有獨特非凡的軍事文化遺產。日治時期,日本定位澎湖爲「要塞區」,並定位爲海軍進出華南的基地,後來除被國軍接收運用外,更因而留下不少軍事文化遺產。

因此文化局開辦課程,以澎湖西嶼鄉赤馬村、內垵村一帶的軍事文化遺產爲例,由講師帶領學員在野外路跡清理、清除過多植生,認識日治和國民政府時期碉堡的差異等基本課程訓練,以及日本當年爲了防範美軍從小池角登陸作戰所挖掘的「反戰車壕」等阻礙戰車、步兵的防禦設施。

講師魏以恩更教授如何上網查詢美國解密後的澎湖空照圖,利用1947-1949年戰後美軍航照圖,講解1944-1945日軍在澎湖的軍事防備與變化。

希冀藉由田野調查操作實務,培養爲澎湖軍事文化遺產研究、導覽的生力軍。

魏以恩指出,1960年代以前,澎湖的國軍尚未有地下坑道的思維,因此這一類土坑應該都是日軍所留下來的,因爲戰後初期,共軍並沒有足夠的跨海空中與海上打擊力量,所以國軍不太會有這種需求。而石泉犀山的坑道就是屬於日治時期興建的。國軍若真的要蓋坑道,則是1960年以後,國軍纔開始有明挖後覆鋼筋混擬土的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