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過動兒不孤單 衛生局曝教養6大招

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善欣指出,事實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與腦部神經發展異常有關,治療方式需持續經由醫療、家庭及學校三方共同攜手合作。(臺北市衛生局提供/劉彥宜臺北傳真)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情緒調節能力較弱,容易產生學校適應、家庭互動等問題,使父母常介入孩童的行爲,導致親子間關係緊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家有過動兒的父母要更有耐心,適當的教導他們學習「控制和處理情緒」,父母學習無條件的愛、包容和溝通等教養策略,讓過動兒可以在愛與被瞭解的環境下成長,改善親子關係。

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創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過動兒的母親何善欣指出,民衆對過動兒及其家庭仍存有許多錯誤認知,如過動是因後天教養和家庭教養導致的,過動兒長大就會好等迷思,事實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與腦部神經發展異常有關,治療方式需持續經由醫療、家庭及學校三方共同攜手合作。

何善欣也以親身照護的經驗,分享6大招教養策略,包含第1招,充實相關知識、真正認識ADHD,審慎判斷資訊正確或有效性,纔能有效地協助過動兒;第2招,成爲爭取孩童資源的守門人,涉獵可信的資訊來源,爲孩子做最佳的判斷選擇和資源配置;第3招,建立生活秩序感,結構化的環境和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幫助安定孩子的心和行爲。

她說,第4招,幫助孩童累積成功經驗,過動兒需要更多的輔導、協助和紀律,建立自信心和成功經驗的累積很重要:第5招,建構健康的生活習慣,可降低不良飲食習慣、睡眠障礙、意外腦部外傷、抽菸或喝酒等健康風險:第6招,照顧自己、適當休息,建置支持網絡,讓身體、心理、精神及社會各方面保持平衡,才能陪伴過動兒走長遠的路。

衛生局表示,教養過動兒是極大的壓力和挑戰,需要給予主要照顧者更多的關懷與支持,除醫療及學校專業人員提供適當的諮詢及相關照護資訊,亦需要社會大衆多加理解與包容,共同營造友善環境,以降低主要照顧者向外尋求幫助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