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餐]蘇州固鍀:傳感器是工業4.0核心組件

工業4.0,人機互動纔是最爲主要,其核心則是在工業自動化控制這個環節。德國工業4.0的工業革命主要通過信息物聯繫統來實現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智能控制系統是最有前景。

在新的產業經濟環境下,工業領域的結構演變和調整正成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特別是在作爲先進製造業代表的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之後,“智能工業”與“智能生產”正成爲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在這裡面需要重點解決的是如何將資源、信息、物品和人進行互聯,這需要以信息網絡技術、數字化製造技術應用爲重點,並依託傳感器技術爲基礎,打造全面而先進的系統架構。

工業用傳感器能夠測量或感知特定物體的狀態和變化,並轉化爲可傳輸、可處理、可存儲的電子信號或其他形式信息。工業用傳感器是實現工業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並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甚至我們可以說,沒有衆多質優價廉的工業傳感器,就沒有現代化工業的生產體系,更別談工業4.0體系的構建。

在工業自動控制系統中,傳感器處系統之首,其作用相當於系統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確地獲取信息並能經受嚴酷環境考驗,是自動控制系統達到高水平的保證。如缺少這些傳感器對系統狀態和對信息精確而可靠的自動檢測,系統的信息處理、控制決策等功能就無法談及和實現。比如工業機器人之所以能夠準確操作,是因爲它能夠通過各種傳感器來準確感知自身、操作對象及作業環境的狀態,包括:其自身狀態信息的獲取通過內部傳感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來完成,操作對象與外部環境的感知通過外部傳感器來實現,這個過程非常重要,足以爲機器人控制提供反饋信息。所以,傳感器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着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功能的實現。

而在智能製造業的未來,對人機交互技術、機器視覺技術都有更高的要求,這些都必須要依靠傳感器技術來實現。相對於傳統制造工業,以智能工廠爲代表的未來智能製造業是一種理想的生產系統,能夠智能編輯產品特性、成本、物流管理、安全、信賴性、時間以及可持續性等要素。而信息技術與傳感技術,則是支撐工業智能化的重要支點。如今,作爲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柱之一的傳感器技術,已成爲工業領域在高新技術發展方面爭奪的一個制高點。

伴隨着半導體器件技術和集成電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先進的傳感器產品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工業控制的各個領域。有統計數據顯示,預計未來五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平均銷售增長率將達31%。本土傳感器需求規模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工業電子設備和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和專用電子設備等。工業電子設備則是電子信息產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也是傳感器應用最多的領域,如測量各種工藝變量、電子特性和物理量,以及傳統的運動/定位等。

蘇州固鍀(002079)國內傳感器龍頭型企業

2011年公司以360萬美元收購了明銳光電100%股權,以期獲得明銳光電擁有的130項物聯網核心專利技術。在此基礎上,爲推動傳感器產業化,公司又聯合明銳光電成立了蘇州明皜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資70%。

去年8月份,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隨着蘇州明皜生產的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產出和客戶接受度不斷提升,該產品的確有望在年底單月出貨量達200萬顆,這一銷售目標雖然還不是非常大,但相比之前小規模的產量已有了較大突破。”蘇州固鍀2012年年報披露,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在2012年10月開始小批量生產,現在進入中試階段,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形成大規模生產,。

蘇州固鍀(002079)屬於物聯網傳感器。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造就了機械、電氣和信息技術。如今,物聯網和製造業服務正宣告着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的到來。在未來,廠商們將以“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CPS)爲框架建立包含其設備、倉儲系統和工業產品的全球性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