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核融合發展 日擬6月推新法案

日本最快於6月推出新法案並推動核融合發電相關技術開發,力爭於2030年代完成核融合發電測試。圖爲福島第一核電站。(新華社)

爲追趕其他國家發展核融合發電的目標時程,日本內閣府10日首次召開專家會議,最快於6月推出新法案推動相關技術開發,力爭於2030年代完成核融合發電測試。

日本現行政策計劃於2050年前後實現核融合發電,尚未公開前期測試時程,美中兩國目標於2030年代,英國則規畫於2040年測試。學界普遍認爲核融合發電難以在2030年前投入商用。爲追趕各國進度,日本政府即將於6月的經濟財政運營和改革基本方針中,明確提出新法案制定和詳細測試時間。

本次專家小組包括13名業界人士與核融合、能源政策各方面學者。除專家會議外,未來將再舉行公聽會廣泛收集民間意見。日本原子力學會核安專家近藤寬子於會上表示:「海外各國已開始研擬核融合相關法規,日本也迫切需要類似行動。」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核融合發電利用原子核結合釋放出大量能量,1公克原料產生足以生成相當於8公噸石油的能量,且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碳排放。日本供電高度依賴火力,2022年整體發電量72.8%爲火力(天然氣與煤炭),21.7%爲再生能源,僅5.5%來自核能。若日本期望達成《巴黎協定》「氣溫增幅小於1.5度」的目標,必定需要仰賴核能發電。

考量安全問題,日本大多數核電廠機組都處於停用狀態,現存33座機組中僅12座曾於2023年運作。然而核融合反應運作原理與現行的核分裂發電不同,除非持續補充燃料,否則反應將停止,因此普遍認爲危險性較低,也不會造成核廢料問題。

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核融合技術商業化研究是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有日本、美國和歐盟等共35個國家參與,最終組裝於法國進行。由於零部件和其他因素,預計實際運作時間將比原定的2025年延後數年。

日本政府已於3月成立核融合能源產業協議會,涵蓋各行業的超過50家企業,包括三菱重工、IHI等機械和設備商,以及三井物產、住友商事、NTT和INPEX,共同開發海內外通路。